![](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3047572cca09d2d1.jpg)
来自TED系列的一本书。
这本书读到的第一感受是:医生也是普通人。每当患病走进医院,我们把医生看作是可以解释疾病,治病救人的权威人士。在医院,似乎穿着白大褂的人,他掌握着我们健康生死。然而,我们似乎未曾想过,医生是凭借什么在信息不全面、不确定、不准确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事实上看完本书,这个问题或许有答案或许没有答案,可以确定的是医生只是普通人,感谢这百年来的医学发展每一位铺路者。
书中的内容脉络清晰,大体是以下几个部分。
拥有学识不代表拥有临床智慧
在《哈利波特》中,魔法教师问年幼的赫敏,是否想要学习魔法的法则,以便将来以魔法为业。“不!”赫敏回答。她想要学习掌握魔法的法则,这样,她就能为世界做点好事。
在我读来,《哈利波特》和《医学的真相》实则是伪装底下讲述哲学的书籍,
对赫敏来说,魔法法则的存在不是为了让魔法永垂不朽,它们是作为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而存在着的。
对作者来说,专业的医学知识学习不是为了让医学知识永垂不朽,它们是作为解释、理解疾病而存在着。
于我们大众而言,知识的存在不是为了让知识永垂不朽,知识应当作为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而存在。
医学有规律可循吗?
作者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医学是不是科学?
治疗干预的贫乏和无效促进了“治疗虚无主义”,尽管名称消极,却成为了20世纪最积极的发展。因为大多数药物的干预不仅无用而且明显。威廉 奥斯勒等权威专家们把焦点放在对疾病下定义、观察、分类、和命名上。希望通过这样做可以让未来的医学工作者们能够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
无怪乎去一趟医院惯例是抽血化验拍片B超能带回一叠化验单,时常听到有人抱怨化验太多劳命伤财。了解到医学的发展历程,多一份理解。从治疗无用的19世纪走过来,医生们通过观察疾病的眼病,构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模型,从而利用已有信息形成真正的治疗干预。
然而,有了这些医学可以成为科学吗?
三条法则:
法则一:为什么敏锐的直觉比单一的检查更有效?
当穆克吉还是实习医生的时候,遇到一个病人,他的体重下降,浑身乏力。最明显的罪魁祸首是癌症,穆克吉给他做了彻底的检查,但并未发现癌细胞。诊断陷入僵局,患者很沮丧,一因为他的体重 还是一直不停往下掉,几乎成了皮包骨。
有一天穆克吉无意看到,这位患者和一名毒品泛滥地区的男子在交谈,直到这时穆克吉恍然大悟。
想起和孩子一起看狼人杀节目,当我们用上帝视角,很好理解每个人的心态和想法。然而正如叶贝斯的反问:“了解了人类世界,你能猜到上帝的心思吗?”在狼人杀游戏中,持平民视角缺乏信息的时候,无助感倍增。
在医学中,每一个诊断上的挑战都可以被想象成一次概率游戏。医生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接近真相的判断?--拥有强大的先验知识(穆克吉称其为直觉)储备去克服检测的不足之处。
因此穆克吉说:敏锐的直觉比单一检测更有效。就先验知识来说,让我想到中医的望闻问切,老派的医生们做的很好。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文章追捧传统医学并踩低现代医学,在先验知识上做的更好,可以简单推论传统医学胜过现代医学吗?很显然,医学的路还很长。
法则二:为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药物反应不同?
穆多克从世界观发展讲到“在当时布拉赫规则很完美,但又一个令人讨厌的行星不符合布拉赫提出的模型,这个行星就是火星。它是个例外,脱离常规,他是第谷宇宙学的“眼中钉””。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被布拉赫当作反常所摒弃的东西,正式了解宇宙组成需要的信息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医学也是如此,为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药物反应不同?这些问题是医学中的“火星问题”,它们系统的指出我们理解上的缺陷,从而为我们指明构建“宇宙”的潜在新方法。癌症专家索立特在研究思路上反其道而行,他并没有花大量的精力去寻找药物失效的原因,相反,他尝试着去了解为什么有时药物会奏效。从而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法则三:为什么看似有益的医疗方案却是有害的?
“我们制造了大量的机器为我们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医学上的罪魁祸首就是“希望”,我们希望药物有用,但人类正是这些数据的最终观察者、解读者和决定者。”
我们认为有益,实则时相信它有益,希望它有益。而偏颇有失公正也正因为这样产生。
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运用知识?最好的临床医师他们既理解数据、试验、和随机研究的重要性,又能很清醒的抵御它们的诱惑。
医学的发展让我想到宇宙的中心论的争夺,“最年轻的科学”在“平民视角”与“上帝视角”之间做着最美好、最精细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