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不迁怒不贰过》选自《史记》
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全都白了,早死。孔子哭得非常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弟子哪一个最喜欢学习?”孔子回答:“颜回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好学的人了。”
感
不迁怒不贰过可算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这是自我管理成功的很重要的标志,当然也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
这里解释“不贰过”,说颜回相同的错误没有犯过第二次。按照常理来说,可能性不大,每个人的弱点根深蒂固,常犯的都是同样的错误。
更靠谱的解释可以是,因为不迁怒,所以不会将错误继续延伸下去,导致发生第二次错误。
还记得那个有名的踢猫效应吗?丈夫受了上司的气,回来发泄给妻子;妻子恼怒踢了猫一脚,猫着痛跳了出去,撞在卡车的挡风玻璃上;卡车司机躲猫撞到了孩子,孩子就是这家人的儿子。
如果丈夫能够把怒气消散掉,就可以做到不贰过,而不是连锁反应,把更多的人卷进来,让事态越来越恶化。
思
迁怒的理由有很多种。
你今天就是莫名其妙心情不好,情不自禁看人不顺眼,不由自主开始找周围人的茬。这时候你下意识会找那个最好欺负的人,你也知道自己无理取闹,一般人是不会忍你的,所以父母孩子爱人或者下属,那个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宽容和原谅你的人,就成了你的出气筒。
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当成了出气筒,也就是前一种情况的受害者。心里这个不爽,上哪说理去呢,或者把情绪继续传递出去,或者消极怠工,或者恶作剧。还记得那个段子吗?丈夫只要发脾气,妻子就去刷马桶。终于有次丈夫忍不住问缘由,妻子说:刷马桶用的是你的牙刷。(这个方式蛮好的,直接回击,最起码比继续传递情绪好很多。)
最后一种情况,本来心情不错,措手打碎了瓶子,收拾的时候又割破了手。这个晦气,直冲脑门,不由得一脚踢出去。结果呢,又割破了脚。
总之,也许只是一只蚊子,都可能让我们暴跳如雷,最终演化为一个血案。
行
我是一个比较粗笨的人,经常会莫名打碎弄撒东西,心疼东西还是次要的,看着一地狼藉——有时是豆浆稀饭,有时是化妆品,还有花盆墨水瓶等等,碎玻璃渣子加上黏黏糊糊的东西,心情就会特别糟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类事情发生后,我会自嘲式笑一会,然后心情平静开始收拾。也许是因为我从内心接受了笨手笨脚的毛病,也许是明白了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管因为什么,我很喜欢这个送给自己的微笑,更喜欢改变后的自己。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诫:你要控制你自己。控制情绪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如果把情绪生硬地摁下去,选择我忍我忍我忍忍忍,那么一旦爆发就是件很可怕的事儿。
所以,我们要学会回怼,直接还给对方,或者事后在对方平复后还给他;学会舒缓心情,多个角度了解事情,多个维度看待人性;学会观察情绪,心情烦躁时,坐下来想想前因后果,多问几个为什么。
或者,嘲笑一下事情嘲笑一下自己。想想,如果一个朋友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我们会怎么样?一般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别人不如笑自己,笑出来之后发现比笑别人更高级更畅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