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一张五台山全景图成为发现佛光寺最初的线索
从1932年到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共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可是其中并没有一座唐代木构建筑。
在日本留学过的梁思成,不甘心日本人说中国的唐代木构没有了,想看只能去日本。他一直期待在这次考察中有新发现能打破这个预言。
可是毕竟唐朝距今已经1000多年了,兴亡交替,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木质结构建筑哪经得起千年风雨,虫蛀,战火,早就灰飞烟灭了。
而寺庙建筑的命运又跟政治紧紧挂钩,皇帝信佛,就大兴土木,建庙修塔,遇上皇帝灭佛,恐怕“南朝四百八十寺”,就被拆得片甲不留。
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大型的“灭佛运动”,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灭佛,下令和尚全部杀死,寺庙全部毁掉;一次是唐武宗灭佛,拆庙4600多所;一次是周世宗灭佛,拆庙3万多所。
木构建筑要躲过这些天灾人祸,有幸留存至今,是不容易的。
不过梁思成和林徽因始终没放弃寻找,他们一直抱有一丝希望,在哪个偏僻的不为人知的被遗忘的深山老林里说不定就能找到。
有时候真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梁思成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中发现两幅唐代壁画,清晰地描绘了五台山的地貌建筑,并标注名称。这就等于是那个时代的高德地图啊,这一发现太让人兴奋了。
在这幅图中,有一座寺院叫叫“大佛光之寺”,看上去规模不小。然后查阅古籍,看到《清凉山志》上有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十二年后,佛光寺重建。
那么如果这座寺庙还在且没有经历后代重建,那它就会成为唯一,极其珍贵。
梁林夫妇依照地图指引,寻访佛光寺
1937年夏,梁思成和林徽因乘骡车到豆村,寻访心心念念的佛光寺。
看到佛光寺的第一眼,他们被震惊了,专业的直觉告诉他们这座“斗拱硕大,出檐深远”的大殿是比之前所见更古老建筑。还有这些唐代的塑像,如果经过重修,必然要重建,它们就不可能留到今天。
可是断定年代的过程,并不顺利,虽然专业上的直觉表明这是座年代久远的建筑,但要想有说服力,必须找到题字。
林徽因发现重要题字,佛光寺重获新生
这个寻找的过程是很艰辛的,来看一段,梁先生的自述:
“那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我们用手电探视,看见檩条已被蝙蝠盘据,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上面,无法驱除。脊檩上有无题字,还是无法知道,令人失望。我们又继续探视,忽然看见梁架上都有古法的‘叉手’的做法,是国内木构中的孤例。这样的意外,又使我们惊喜,如获至宝,鼓舞了我们。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我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冥冥之中来访的女施主和这座寺庙有缘分,最终林徽因在大殿梁下发现了隐约的墨迹。通过辨读四条梁下的全部题字,这才知道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我们在大殿里工作的第三天,我的妻子在一根梁的下面注意到有很淡的毛笔字迹。这个发现对我们大家的影响有如电击一般,没有比写在庙的梁下或刻在石头上的日期更让人高兴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的极好的唐代建筑,但我如何报告它的建造日期呢?唐朝从公元618年一直延续到906年。现在这带有淡淡字迹的木头即将提供给我盼望已久的答案。当我们大家忙着想办法在佛像群中搭起脚手架以便清洗木梁和就近审视题字时,我妻子直接投入了工作。她仰起头,从下边各个不同角度尽力辨识梁上的文字。经过这样的一番艰苦努力,她认出一些隐约的人名,还带有长长的唐朝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右边的那根梁上,当时依稀可辨的是:‘女弟子宁公遇’。”
也就是说曾经捐献建造这座大殿的,叫宁公遇,让这座古刹重获新生的是林徽因。不能不说这是很奇妙的缘分。
自此,中国的木结构建筑终于有了最早的经典。
梁思成在后来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中写道:“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者,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其位置在南台之外为后世朝山者所罕至,烟火冷落,寺极贫寒,因而得幸免重建之厄。”
解放后,在离佛光寺不远的李家庄发现了南禅寺大殿,始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这两座大殿成为如今唐代木构唯一实物,但佛光寺在建造等级和规模上都比较高规格。
梁林夫妇离开佛光寺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对建筑界的伉俪再也没机会重游佛光寺。不得不感慨,有的分别就是此生最后的相见,人如此,物亦如此。
了解佛光寺背后的故事,感受一个历经沧桑的佛光寺
今天这篇,专门讲佛光寺被发现的来龙去脉,是因为,我觉得去看佛光寺时,是要有了解之后再去,就像是去见一个有名的学者,需要做点功课,了解他的故事,读过他的作品,才不枉一场千里迢迢的相遇。
你看到那些华丽的唐朝彩塑,可以想象它刚被发现时是尘封的,被盖了几寸厚的尘土;你看到宁公遇的塑像,也能联想起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故事;你看到那些斗栱、梁柱,浮现出寺院曾经的辉煌鼎盛,也在时光流逝中衰落被遗忘过,尘封已久,又重获新生。这一幕幕,在脑海中,如电影一般,假如你是这部戏的导演,又将如何讲述佛光寺的故事。这个过程我想要比匆匆一瞥,更有趣一些。
当然旅行的方式见仁见智,如果你就是想在这里晒晒太阳,走一圈,树下喝个茶,不想带任何目的,就不要在意我这些碎碎念,无论如何,随性洒脱开心就好。
历朝历代,这座寺院来访过多少有缘人,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我们不能知道更多,但是听过一段并因此定了出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佛光寺千年迎来送往,又将多了一个,这放在1000年的时空里,可是一件不能再微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