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由「更好时代」原创发布,保留所有权,全网违反相关法律的抄袭行为将受到更好时代专业法律团队相应的严重法律追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的科技企业,他们采用的是火箭发射式创业,也就是几个技术大牛凑在一起,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发现他们的弱点,然后大家封闭起来悄无声息地搞一个产品出来,最后在市场上一旦投放就轰动了,但是成功不是唯一的结果,要么极其成功,要么及其失败,风险往往会非常大。
而上个世纪的大型汽车公司,使用大型机器批量生产大量零件,一个型号的汽车可能要批量生产几十万辆,等他们发现市场不需要,再行调整就会来不及,从而使成本陡增,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于是后起之秀丰田汽车最先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使用小机器一次只生产出极少的零件,调整周期更快,成本也就大幅降低,最终就抢占了一些比较小的、比较零散的市场,同时由于这种模式,丰田的车型比起其他品牌总能很快适应市场的需求,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创业跟开一个汽车工厂很相似,所以也应该坚持精益思维,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先用最低的成本,上架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产品,这个产品只有一个最核心的功能,然后就是看大家对产品的反应,如果反应是积极的,那就继续投入精力继续改善产品,随后继续按照用户的反应继续改造。而如果大家对刚一开始的产品并不感冒,那就果断放弃,将创业的成本最小化。
只有规避了隐性假设才能获得关于用户需求的正确认知,所谓隐性假设,就是我们尚未意识到的前提,假如你在线下遇到一个相见甚欢的陌生朋友,会跟他说「加个微信吧」,你说出这句话的前提就是他有微信,这个前提就是隐性假设,但是他不一定会有微信,所以就需要提前验证。
隐性假设包括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价值假设是做决定做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功能前,之所以认准这个方向,是基于背后「对用户有价值」的假设,但产品是不是真的对用户有价值呢,这需要首先验证这个假设的真伪。
而增长假设则是你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后,还需要验证产品是不是能够被更多的用户使用,用户会不会自发地帮你传播产品,以便让更多的用户加入到产品的使用行列中。增长假设会被很多人所忽略,一般我们都会觉得只要验证了价值假设之后,用户量的增长是运营手法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增长假设也应该被列入基本假设,也是需要提前验证的。
精益创业还可以用到电视剧的拍摄上,先拍摄出一部几十分钟的样片,交代主要人物的关系、矛盾冲突、故事背景,然后邀请几十个观众参加小规模的试映会,再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决定剧情应该做出哪些修改,是不是应该调整演员阵容等,在实际放映的过程中,每一季结束时,制作方应该根据收视率和观众意见,决定是砍掉该剧还是继续摄制新一季的内容。
医院化验室也可用精益创业思维改造流程,医生通常会把一小时内收到的血样送到化验室中,但这样病人就会等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化验结果,医生可以每次送一两个病人的血样到化验室,虽然这样可能会让化验室中多配一个人,但是化验更快了,节省了其中的分拣、归类、对应的步骤,表面上看是多用了一位化验员,但其实从成本来看,总体是降低的。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