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迭代太快,知识膨胀的速度远大于个人学习的速度,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而思维模型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正确率,还能训练和培养创新力。
今天以网络共学的新模式学习了成甲的思维模型课程。说实话,在成甲所讲的半个小时里,我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就好比看了部广告片,看完就完了。
接下来是整个课程的重头戏——头脑风暴环节,所有成员分成四人一组,在不看笔记的情况下,讨论刚刚的课程学到了什么。结果每个小组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多元化思维,也让我了解到今后该如何多层次多角度的考虑事情。
一、复盘式枚举法。
我们组的四个最强大脑绞尽脑汁,凭着记忆列出了十个知识点。列知识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课程的一个梳理,看着我们所列出的点才发现:原来刚才并不是什么都没讲。
复盘式枚举法所列知识点1、ABC:刺激、信息反应、行为结果
日常生活中,往往是ACB的状态。比如说你打了A一巴掌(刺激),根据A的意识形态(信息反应),所得出的行为、结果也是各有不同(行为结果)。若A认为不必计较一时之气,可能他忍忍就过去了。而若A抱着睚眦必报的想法,那他可能一拳就干过来了。
因此,所有的行为结果,都是一个人意识形态的反应。若应用在职场上,则可用于测试别人的喜好。比如这一次汇报工作时用现象——结果法,老板不高兴;下次汇报时就换用结果——现象法,也许老板就开心了,也比较能够听得下去,同时你也能获得你想要的帮助。
2、FFC:感受(feeling)、事实(fact)、比较(compare)
FFC模型用于表述赞美之情。赞美也是个实力活,夸得好,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夸得不好,就有拍马屁的嫌疑。
3、问思模:问题、思路、模型
发现启发点之后,要立即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通过思考,从而提炼出模型。如在沟通中若发现尬聊的情况下:可以“我想要请教你一个问题”而打开对方 的话匣子,将沟通从“我”的系统,增加维度,变成我、你、信息的三要素系统。
正如在谈判中,如果双方坚持不下,谁都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从双方 所共同关注的“信息”这个维度考虑,改变第三方,也许就能皆大欢喜呢。
4、五星笔记法:
在听课程或看书的过程中,可通过五星笔记法来梳理整体内容。分别为:(1)核心内容是什么;(2)逻辑结构如何;(3)思路如何?即找出其背后的思维模型;(4) 启发和问题;(5)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个人认为:在短短的时间内抓住核心内容、逻辑结构及其思维模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也许刻意的练习能达到提高吧,提高之后也就不是普通人了。
5、多元思维模型:也就是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助于换位思考,理解对方,改善工作的方式方法。
6、三个tips:(1)不要着急作笔记: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每次讲课时甚至都会说,“你们不用记,听着就好,多思考。”当你的关注点在记笔记上面时,思考就必然会少了。(2)疑问和启发。找出疑问和启发点,过后再花时间去完善、梳理,那所得到的就是自己的知识点了。(3)场景预设。可以模拟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这就好比自己已经做过了一遍似的,下次遇到相同场景时,自然而然就知道该如何做了。正如案例中所说:在停车场停车时,在每一个路口预想待会回来时要怎么走,提前规划好路线,这样就不怕找不到车了。
7、底层思维:其实很多看似无用的、底层的思维模型,反而是创新的来源。
经过这么一梳理,蓦然发现:哇,短短半小时,我们还获得了这么多。
二、提炼归纳法
第二小组的总结提炼与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首先列举了几个知识点,然后再总结归纳,应用5W理论,去寻找: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现学现用。
三、应用法
第三小组则从应用的角度列举了其中的知识点,更多的阐述这些知识点如何应用到生活场景当中去。
短短两个半小时的课程,让我们领略了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同样在看三十分钟的视频教程,所得出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多元化思维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的脑袋能同时想到这些不同的答案,这个人是否就会变成超人了呢?
感谢顽石姐姐给我们带来新的培训理念,也感谢隽哥带领我们亲身体验,让我们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共同学习的效率远远要高于一个人的学习,若再加上梳理、讨论和总结,其结果远不是1+1=2那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