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童心沃学员第二次线下磨课,主题:上SEL课你掉了哪些坑。掉坑分享人:冠岚、书云、郭郭。重点讨论在课程过程中如何防止不再掉坑以及出现意外情况时如何应对。
书云分享了《调节情绪方法多》这一课。在这一课中“掌中大脑”用了学具更加形象,重点讨论“三不原则”以及运用调节情绪的方法是难点。在课堂讨论时遇到孩子说可以用“打滚”,有的孩子说用“哭”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老师则进一步就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打滚、哭进行了探讨,深入了对“三不原则”的理解。
针对练习体验中的模拟场景,孩子笑岔了的事进行讨论,我们延展到了如何解决孩子的捣蛋行为的话题。真实的案例让我们体会到,课堂的情景模拟不是玩游戏,即便孩子笑岔了,老师要有度的把他们带回到学习的状态。对于那些故意捣蛋的孩子,既要关注到他的需求,更要关注到其他孩子的需求,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公平的问题;对于孩子之间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要评估孩子自己处理的能力,如果孩子有能力自己处理,可以交由孩子自己处理,但如果孩子还没有能力处理,那么老师必须介入;老师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必须有边界,这样才能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捣蛋问题,还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同时我们也发现,个别孩子的有些问题是长线才能解决的,当下也许真的解决不了。针对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要制定个性化的方法。在课堂上用“痞子”的方法来解决“痞子”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同频。
举几个生动的例子:头脑风暴时有学生故意说一些不尊重或不切实际的建议,老师就问大家有没有赞成的,请赞成的举手。都当没有其他举手时,老师就说,“很遗憾没有人同意哦!”截至下来,这个捣蛋的学生就不再提出不尊重或不切实际的建议了。再比如,老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倾听?有一个学生故意说,“让他哭”,老师便回应到,“那你能试试看吗?”当然这个时候老师说话的态度是特别重要的,不是嘲讽而是真诚的。还有的孩子举手特别积极,小手都要伸到老师鼻子底下来了。那老师就会用行为来表示自己知道了,也可以说,“我只接受这样举手的同学。”然后示范如何举手。对于小龄阶段的孩子,还常常会说别的同学已经说过的话,这时候,老师应该清楚的表达要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对于小龄阶段的孩子,座位还有讲究。一般地,让比较稳的孩子坐中间,爱动的孩子坐边上,尤其是要把两个有挑战的孩子分开坐,这样能保持整个场的基本稳定。
在郭郭分享“转学来的查理”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们讨论到了SEL活动的风险。也许我们认为按着流程走很容易,却不想随时可能点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不按我们设想的剧本走的时候,我们要有能力随时把他拉回来。备课的时候,预设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不小心撕开了一个口子,却不能在现场做疗愈,那么,这样的活动和语术一定要谨慎。借用张敏老师的话,就是,大小共学需要有很强的控场能力,也要有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知识。孩子们或家长跑偏时,要马上停止,纠正方向。”所以,一个活动如何用,就像杨娜老师说的,“任何活动都是材料,关键在于怎么用,想达到什么目的。”
附明慧的用心小结:
问题与处理方法
Q1: 孩子在情景模拟中进入不了状态容易笑场怎么办?
A1: 老师的态度严肃将孩子带入情景;
老师先去给孩子做示范;
仪式感:比如脚本的仪式化
Q2: 上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话唠讲起来没完怎么办?
A2: 事先说明:每人一句话或一个词;
仪式感有一个暂停提示牌;
传递话筒的方式
Q3: 面对有挑战的学生怎么办?
A3: 总的干预思路:事前约定(回顾约定)--事中干预—事后提供帮助
a.事前:
座位编排
了解每个孩子的动机
b.事中干预思路:
瀑布法
无言的微笑安静下来再停留一会
幽默的方式
尊重的回应:如果我的答案出现偏差老师没说清楚,老师再说一遍?
利用同伴的压力
Q4: 遇到挑战老师的心态?
A4: 老师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提前预设答案;
出现问题,将其纳为解决问题的机遇,可以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技能做情景演练。
总结陈词:还是那句话,课堂上出现的任何一个挑战都可能是培养孩子社会情感技能的机会,能不能抓住和利用好机会就看我们的水平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97334/48cc19f44acb6c8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97334/b05939ceb3b5c41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