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复习李老师初级研究的第六节课,第一次听的线下地面课,第二次复习视频回放,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本节课讲到亲子关系中,孩子不上学,从三个纬度来讲:
一是从不上学的动机:有逃学、拒学、惧学三种类型。
逃学的孩子,与父母关系比较疏离;惧学的孩子,与父母关系比较紧密,内心有冲突,就是神经症症状。拒学的孩子,家庭关系近,但氛围比较冷。
二是不上学的态度:不愿意学、不能学、不敢学;
三是发生现象的原因:诱因、诉因、维持因。
孩子不上学的问题,背后是家庭关系问题、或亲子问题、或成长中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环境的产物,他要在家庭这个环境生存下来,不上学的表面问题,是为了保护自己,活下来。
每个问题,都有综合的原因。
我想到自己高中,也有多次不上学的事发生。最长的一次是高一升高二的暑假补课,我没有请假在家躺着,闹着要转学。
那时的我面临被两个坐在我后座男生骚扰,上课用书拍打我,戳我。有同学请假,我坐到其他位置,用粉笔头砸我。而这种骚扰我无法跟班主任说,也无法跟父亲母亲说。
在家休息了半个月,闹的家里也鸡犬不宁,与母亲闹,母亲哭的不行,父亲拿起棍子打我。大姐夫也去县城找了人,得到的回复是高二要会考,根本无法转学。
当时的我感觉内心压抑的情绪无法发泄,就在家里闹了。内心还是不想放弃上学的,开学返校,班主任说了句:我以为你要退学。我还怼了句:谁说我要退学的。
还有就是经常星期六早上迟到,本来学习一周,想周六早上睡个懒觉。结果学校安排周六要补课,高二开始的周六早上都被副校长的化学老师占用,以致我越来越不愿意上化学课,会考就考了89分,唯一一门没有到90分的科目。
因为想睡懒觉,把情绪迁怒到化学老师身上,初中被化学老师捉着写信追求男生,高中因为化学老师耽误我睡懒觉,化学一直不是擅长的科目。青少年的情绪对学习的科目很重要。
女儿不上学是从初二开始,是一次大考过后,女儿还鼓动全班同学罢课,后来被同学告密,最后只有她一个人没有去上课,在家躺了两天。
矛盾点是数学老师班主任的强势管理,各种说教,触发了女儿的情绪。当时我们家庭对女儿的期待也高。忙于创业的我情绪非常焦虑,就想女儿自己搞好自己的学习,把本来关系是朋友的女儿往外推,推的越来越远,远到让我自己内心舒服的距离,用李老师的话说,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母亲是家里的定海生针,温暖的港湾,想想我高中,不管我如何闹腾,母亲哭后,还是一如既往的给我做饭、洗衣服,也不过问我的成绩,也不担心我的未来。我是自由的,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我痛苦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能搞定越来越难的功课,以及周围男生的骚扰。
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又一次课堂骚扰中,我猛的转身大声呵斥后座的男生,得到了地理老师的支持,他说他注意那两个男生很久了,后来再也没有男生敢骚扰我了。
我购买各种书籍,寻找高中的科目的学习方法,还交笔友,书写信件以及日记,现在看来“叙事疗法”在高中三年给予我前行的很多力量,挣扎中又爬起来。
女儿上国际学校,现在看来就是又一次心理上抛弃女儿。一次在女儿一岁多,我把女儿留在岛城去北京上学,第二次在女儿青春期需要帮助的时候,让女儿转学住校,从此恶梦开始,从咨询李老师开始,两年多的时光。女儿的迟到、请假,拒绝学习的问题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的改变中消失了。
谁痛苦谁改变,改变需要力量的加持。
我记得咨询时问李老师,什么时候女儿会变好。
李老师回复了一句:亲子关系的问题夹杂着成长的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可以从父母改变起,成长中的问题,需要交给时间。
当我选择自己改变成长时,对于成长中的问题我选择等待。
从确定中介后,大学申请的事情我就全部交给女儿,我就把持时间节点的提醒。
先生有点不放心,三番五次提醒我,要多与中介沟通……
事实证明女儿对大学申请的事情上心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也证明她是一个要好的、上进的孩子。
而曾经的我们认为女儿明明可以再努力一点,再前进一点,不断加码的目标要求以及缺乏智慧与温暖的沟通、关怀方式把女儿推向了情绪的深渊。
女儿抓着一根又一根救命稻草,想让自己从深渊里爬出来。青春期闺蜜、朋友的背叛、告密等,让女儿一度沉入抑郁的状态,好在曾经高中的我有此经历体验,我没有把这个事当作事情,心态比较平和。
有人的青春期成长充满鲜花,一路祥和;有人的青春期充满风暴,各有风景。
关键是我们可以更好地看见自己,从而看见孩子,做好孩子背后温暖的港湾,有力的支撑。这是一场智慧与力量的考验。
再狂烈的风暴也会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坚持住,就是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