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说”年轻人要培养好三观”,这么说是因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决定一个人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三观是一个人所有认知的基础,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底层认知.
学习临界知识也一样,这样的观点与我们常见的学习观念完全不同,因此若不能把我们对知识的底层认知改变过来,那么学习效率将是极低的.一个人的底层认知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即使硬件再高级,若没有与之相配的操作系统,运转速度也是无法令人满意.
电脑要安装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很容易,但人的操作系统要升级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最大的难点在于自己是不是从心里接受新系统.因此,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种底层心态.
第一种底层心态是"绿灯思维".
所谓绿灯思维,是相对于红灯思维或是防御性思维来说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我们遇到一个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便会触发习惯性防卫.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有可能受到挑战时,我们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作出反击:居然敢反对我?和他干!!
假设有人和你约见面连续三次都迟到,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没有时间观念,真是不靠谱;但是反过来,如果迟到的是你,很可能就会给自己找出诸如堵车啦,家里有急事这样的理由.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别人的问题归因于他们自身,而却把自己的问题归因于外界原因.这就是习惯性防御的本源之一.
另一个产生习惯性防御的因素是我们很容易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也就是说我们常常不自觉的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了解了防御性思维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若是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就能后培养绿灯思维.当听到别人的不同意见时,首先做到先倾听后沟通.然后无论新观点是否可取,更多的考虑其优点和用途.
另一方面,我们一直是说说话做事要”对事不对人”.那么当别人质疑我们的观点时,也要有对方是”对事不对人”的心态.乔布斯有句名言:”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为了维护所谓的尊严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造成不可挽回后果的例子,历史上已经多如牛毛了.
第二种底层心态是"以慢为快".
在现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在追求快.学习要快,进步要快,发展要快,一步慢步步慢,再不快点黄花菜都凉了.
然而在这里”快”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越是需要快速提升的能力,就越是需要下慢功夫.
记得很久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推着独轮车要回家,问路边的老人能不能在天黑前回到家.老人回答:”你走慢了赶黑能回家,走快了天黑前就回不了家了.”这个人不信,偏偏快走,结果快到家的时候车轴断了,没能在天黑前回到家.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以慢为快”的道理.我们儿时读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道理.缓慢而确实的推进,往往比短时间打鸡血猛推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以慢为快绝不是让你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慢来,慢功夫要花在真问题上.我们学习技能也好,做一个项目也好,其中都必然存在核心知识和核心问题.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找出这个核心知识或是项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把慢功夫花在坚实地学习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上.接下来的事情,往往就是快的顺理成章了.
顺便一说,旁人多半是看不到那些”慢功夫”的.在他们看来学会一项技能或是完成一个项目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很快.然而若无这些”慢功夫”的积累,”快”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完成了底层心态的构建,相当于我们给电脑升级了操作系统,下一期我们就要来到提升学习力的方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