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991263/64eef70c458ad6d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91263/b3cfce99b2426f9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91263/01dd53fd23c0fdde.jpg)
北戴河,一部厚重深邃的大书。
走进去,如同捧读一部古老的经典:读它风平浪静,水波不兴;读它惊涛拍岸,风起云涌;读它联峰披锦,秀林蓊郁;读它红日喷薄,翻腾跃出……春,读它,夏,读它,秋,读它,冬读它,春夏秋冬读不尽,品不完。无数仁人智者,用墨如泼,留下千古佳词丽句华章,供世人咀嚼,那是一支奔放的歌,那是一首热情的诗,那是一章抒情的散文,抑或鲜活厚重的小说……
读着,读着,无数爱山仁者、乐水智者、叱咤风云人物,便穿越时空的隧道,踏浪而来,踏青而来,踏歌而来,浮于脑际,铭于心间,挥之不去。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军事家的他,时时显露出诗人本色,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开一代诗风,形成建安风骨。他东征乌桓,挥师凯旋,他“东临碣石”,面对北戴河的灵山秀水,自然是诗兴遄飞,豪情大发,佳辞妙句,如喷泉汩汩而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闪烁字里行间,虽是“秋风萧瑟”,却无一丝悲秋之意,“日月之行,若无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吞吐日月星辰,胸襟怀抱,可见一斑。品读北戴河,自然不能在此页分神,凝思冥想,非集军事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横槊曹公,谁还有如此手笔。头脑中固有的奸臣佞相一扫而空,“千秋功罪,自与后人评说”的历史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读着,读着,悠悠千百载,弹指一挥间。北戴河,时有非同凡响的惊人之笔,伟人毛泽东向我们走来,走进了历史,这位共和国的领袖,曾以傲视千古、俯瞰宇内的气势。叩问苍茫大地,“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他,用历史学家的如椽巨笔,评判历代帝王将相,激情澎湃,力扛千钧,无限乐观,亘古自信,倾泻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是大海滨,仍是碣石边,毛泽东直面苍茫大海,千里烟波,尽收眼底,不尽沧桑,翻卷腑内,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纷仍战乱,缔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百废渐兴,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浩荡博大之气,充塞山水之间,豪迈高妙之情,如火山喷发,热情洋溢,挥笔写下“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胸怀之广,境界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叹为观止。倘曹公有灵在天,自然也自愧弗如,汗颜三分……
古往今来,年年岁岁,翻展北戴河的历史书页,秦皇汉武,曹公唐宗,都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共和国领袖施以无限厚爱,一代又一代的北戴河人,用辛勤的双手勾画着历史的蓝图。也许正是由于这些人,山有了灵气,水有了神韵,历史才博大精深。
品读北戴河,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用心同历史的对话。每一位北戴河人,都应续写他的历史,填补空白,承继辉煌,写出最精彩的一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是旁观者,更不是一位匆匆的过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