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和尚、胡子三人过江,忽遇狂风大作,舟将颠覆。僧、道慌甚,急把经卷掠入江中,求神救护。而胡子无可掷得,惟将胡须逐根拔下,投于江内。僧、道问曰:“你拔胡须何用?”其人曰:“我在此抛毛(锚)。”
-《笑林广记•抛锚》
锚之一字,昔日曾读其为苗。若早读此则,当日不见笑与人也。
一乡人携鹅入市,近视见之,以为卖布者,连呼“买布”。乡人不应,急上前勒住鹅尾,逼而视之。鹅忽撒屎,适喷其面。近视怒曰:“不卖就罢,值得这等发急,就噀[1]起人来!”
- 同上书,题曰《噀面》
勒,异体字有加提手旁者,此字常见读为lè,然我乡方言多读lēi,字典有载读此音者。
噀读xùn。不知今日所谓挨训者,是否当为挨噀。我平日多写为“训”或“凶”。“被凶了一顿”。或者都当为噀字。噀字,从口喷出之愿意,实颇肖训人者训人时口沫横飞之景象也。
又有啐字,读为cuì。《水浒传》中多见之,有时我疑当为呸字。
-
噀含在口中而喷出。(书中原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