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困境的我们总是孤立无援的,我们一遍遍反刍自己的痛苦经历以至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期待着有人能够看到、能够听到我们的哭泣与呼喊——我们希望得到关注。
把自己交付给人生的长河,不去过问奔涌的河水将带着我们流向何方。不再去控制那些本就不在我们掌控之中的事情,停止与苦难的对抗,也停止对片刻欢愉抓住不放。
植物为了存活需要阳光和雨水,只有健康的植物才会有能力,将对人类有害的二氧化碳化为生存必须的氧气。我们也一样,如果不让自己汲取积极的正能量,又哪来的爱与关怀去照料别人呢?
每个人都在社会网络中与他人紧密相连,来自体温的暖意、安抚人心的触碰、释放善意的表情以及温柔的声音,都可以将我们引领到对自身加以关怀的入口。
坚强的接受自己的情感,打开心门,让它们进来,包括让令人压抑的情绪进来,有人可能会因此泪流不止。可当我们用倾泻的泪水抚慰过自己之后,会浑身轻松,整个人纯粹而自在。
正视自己的内心,用来自爱和关怀的温暖去填充它。不然你所有的想法、情绪与感受会挤成一团,紧接着,整个人也会陷在狭小的空间中动弹不得。我们将会失去能够俯瞰全局的视角,进而纠结于各种担忧与自责。
有些人因为恐惧痛苦与伤害,就为自己打造了一副防护盔甲,每天只有在它的保护下才敢四处游走。实践自我关怀的过程也就是卸掉盔甲的过程,不再对抗,而是勇敢地开始为伤口消毒杀菌。
以上是《自我关怀》的卷首语。
2011年生完大宝之后,在这个诺大的城市,我无时无刻不处在生存和生活的压力中。
经济上双方的父母都不能给予我们帮助。工作上,我和老公收入也不高,以至于我们生完大宝后,还一直在租房子住。
很长时间,我都陷入到对婆家的不满和埋怨中。除此我对自己、对工作、对老公都不满意。
现在来看,那时的我已经有轻微的抑郁倾向了。在婆婆给我带孩子期间,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三番五次的争吵,直到婆婆离开,我自己来带。
少了一份收入,日子更拮据。仅靠着老公一个人的工资,我们过得更是雪上加霜......
大宝的出生,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本该欢天喜地。可生活中柴米油盐、以及对房子、车子这种物质的需求,无一不搅扰这我那时脆弱的内心。
在我当时的心境来看,生活似乎没有了希望......
我经常尝试着用冷酷无情的批评来激励自己,我希望自己做出改变,我想要变勇敢,变优秀;我想要让日子变的宽阔一些。
然而好长一段时间,我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出改变。
无助、失落、焦虑是那个时候最经常的三种状态,生活中似乎没有了快乐。
接触到个人成长类的文章,大概是在2012年开始,那个时候公众号才刚刚兴起,最初看到的是晚情的《倾我们所能去生活》,主要是写有关女性成长类的文章。这算是对我的启蒙,我开始大量的搜寻成长类相关的文章,关注了很多类似的公众号。
如饥似渴的读,就像是找到了精神食粮。
随着阅读的增加,不断搜寻中,我慢慢又接触到心理学。直到接触到自我关怀,自此我开始了疗愈之旅。
当时我除了心理压力,在身体上也已经感觉出明显的症状,最严重的时候,整个颈部、肩部都贴满膏药。我也有想过去寻求心理咨询救助,但是正规的心理咨询费用,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付不起的。
在之后,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我想探索和成长自己,另外我想通过自己学会的方法能帮助到更多和我有相同困惑的人。
于是,每当我看到一些能够触动到我和帮助到我的文字或者文章,我就会分享到朋友圈里,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那时候还不会写公众号。
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有一个陌生朋友私信我,说他前一天晚上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因为看到了朋友圈里我转发的文字,触动到他,使他临时取消了这个念头。
听完之后我非常震惊,我从来没想到,我随手转发或者编写的一段文字能救人一命。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想接下来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后来,我把这本《自我关怀》推荐给了他。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拍照跟我说对他帮助很大。原来,我跟他说完之后,他马上就买回来了。
我发现在我帮助别人的这个过程中,我是快乐的。尤其当被你帮助的人,对你产生信任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幸福和美好。
自此,我仿佛有了目标和动力,去做接下来的事情......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会有很多和我曾经一样,心中有无数的困惑和焦虑而无法排解的人,他们在寻求帮助,却找不到出口。
用才是最好的学。
希望这一路我能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然后碰巧你也想用想学,那我们就一起学,一起用,一起变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