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想
一则新闻的思考:孩子殇,谁之过?

一则新闻的思考:孩子殇,谁之过?

作者: 唐唐兔123 | 来源:发表于2020-09-19 23:54 被阅读0次

    17日,武汉江夏区一中,初三男生张某锐被母亲扇耳光跳楼身亡。据了解,张某锐今年14岁,当天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张某锐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扇了两耳光后跳楼。

    大家在围观这则新闻的时候,值得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01 首先,是与这件事有直接关系的扑克牌

    扑克、麻将、桌游等牌类,在南方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娱乐项目。大人们平时的闲暇时光,也都会通过打牌或者麻将来娱乐放松。从小就看着大人打牌的孩子,学会打牌并且自己打牌是很正常的事。

    问题的关键,是孩子不分场合,在学校进行这种娱乐活动,而且被老师看见了。

    作为老师,他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浪费学习时间,在学校进行这种娱乐活动。

    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

    而对于孩子,触犯了双方规定,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做了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老师觉得应该请家长来解决问题,而家长因为迫于压力,在众师生面前,羞愧难耐,只能将这种紧张感,转嫁到孩子身上。

    按理说,家长的这种感觉被当众羞辱的思想,也能理解。

    但是,作为家长,真的只有通过当众发泄情绪?甚至过分的行为来处理吗?

    而我们的孩子,在受到当众侮辱,甚至这个侮辱是来自至亲,到底就该也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吗?

    02 其次,一个孩子的极端行为,打醒多少人

    一组关于中国儿童自杀的数据,着实有点吓人。

    第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自杀。

    第二组数据: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第三组数据: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中国孩子如此之高的自杀率,让我们家长和学校的老师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下。

    我们不提“孩之殇,谁之过?”但求各自心安理得,不会后悔。

    首先,孩子的妈妈,估计是最后悔的。她为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次,孩子的老师。因为无法处理孩子在学校的违规行为,不得不去请来家长,将责任推卸给其他人。

    再者,孩子自己。如果给他重新一次选择的机会,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还有大把的青春可以绽放,大好时光去感受。怎么就选了这条最差的路呢?

    03 用好自己手中的指挥棒

     

    孩子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思想和心智都不太成熟,会做出很多让大人无法理解和抓狂的事情。

    家长、老师每天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应该是最熟悉孩子的,给孩子正确、积极的引导,而不是强制、非理性的情绪发泄。至关重要。

    如果父母和老师,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怎么让孩子控制好情绪。

    榜样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只有认真并负责任的用好自己手上的这根指挥棒,才能演奏出美丽动听的音乐。

    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感受爱》的作者,曾相信药物可以改变情绪、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直到1996年,多种抗抑郁药都没能换回作者的女儿,她的情况持续恶化,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每天都在悲伤中度过,逐渐认识到,尽管家人们都深爱着女儿,但女儿似乎并没有感觉到。

    这正是父母和孩子间最大的沟通障碍:我对你的爱,你感受不到。

    一个有着足够强大内心的孩子,是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的。而这颗强大的内心,正是他身边的父母、亲人、朋友和老师。

    身边的人,能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出对这个孩子的爱,让他能感受到你是真正对他好,让他看见你面对困难和压力做出的积极反应,让他看见你想让他成为的那个人的真正模样。

    不要再用自己的情绪,来绑架我们的孩子了。让他们能够真正向着太阳,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则新闻的思考:孩子殇,谁之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fu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