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有一个的困扰,知识的碎片化和流媒体的沉迷性都在越来越严重,它的好处是可以平面整个世界的信息,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得住如此多复杂且未知的信息,最后演变的结果还是大数据算法下,每个人会在自己喜好上接受更多的信息,信息茧房由此固化。所以,我们的惯性就是快速转发一个当时觉得不错的视频,也更容易在视频上一看一小时而不知。为此,我删除了抖音好几次人为控制,但是依然在视频号的关闭打开中反复摩擦。
在24年遇到的AI应用大爆炸,这个在感官层面上会大幅度提高效率,但是工具背后是使用者能力的体现,会问问题的能力,你不能问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好生意这种粗放的问题,要在结构上问,再逐层深入往下推演。当一个好的设计AI工具,可以让8小时工作10分钟;可以让世界上最新的知识,30分钟后重点内容摆在你面前;当一个AI统计工具,让你在巨量的数据报表中,找到商业机会时。对于世界顶级的人(不管是认知还是社会地位),工具应用在未来十年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将是段位差的抛弃,我们每个人要有足够的危机感。
当知识碎片化、无边界,遇到的AI应用工具化,我们如何应对?
承认不行然后把自己扔进去,在实践中去提升认知,相信在过程中会有更多新世界、新机会的发现,所以给自己在25年定个挑战学习计划:
1、精选知识信息源,警惕信息茧房;(2025年春节前)
2、日更心得:基于简书平台,半公开性会让人更检省自己;(2025年1月5日开始)
3、拥抱AI应用:当下实操认知有限,先给25年定个傻目标,5张满意的图片和1份PPT。我相信进去后一定会再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