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有108种烦恼,还有一种人要比别人多一种烦恼,就是想要没有烦恼。既然烦恼如影随形,那么怎样才能不让烦恼影响自己的生活、进而做到与烦恼和平相处呢?走进《解忧杂货店》这本书,或许会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解开你的烦恼结。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读这本书时,每个人触到的点肯定也会有差别。正如主分享人陈老师所说,读书能帮我们在作品中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对作品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绝对是个性化的,它是和阅读者经历密切相关的。人生逆旅,在红尘俗世中摸爬滚打,你也许春风得意,又或许伤痕累累。但无论如何,希望亲爱的你,不要忘了问问自己:什么才是自己最看重的,什么才是自己的那份“初心”。慢慢找回自己内心流失的东西,缝补好内心那个破了的“洞”,找到内心的宁静。
分享会上,有的朋友从这本书中读到了脉脉温情,有朋友表达了对浪矢雄治多年来坚持需做一件事的敬佩,还有朋友谈到了自己如何在工作中去推广阅读的事情……让我感觉到多种思想碰撞的喜悦。这种分享不像是我用一个梨换你一个桃子那样简单,它是一种情感的共振、思维方式的沟通。带给我触动最深的是陈老师抛出的那个问题:书中借浪矢先生之口说道,每个咨询烦恼的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既然都有了答案,为什么还要写信呢?
赵老师说的好,写信梳理的过程,其实也是烦恼消解的过程。就像《解忧杂货店》这本书中所写的:“有人肯倾听烦恼已经很感激了——很多人不都会有这种感受吗?”的确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愿望,喜悦时需要与人分享,痛苦时渴望有人陪伴,烦恼时希望得到他人点拨。然而,在生活中,在成人世界里,找一个可以毫无保留向他倾诉苦闷宣泄烦恼的人又何其难——难以放下的面子,难以放下的恐惧等等。这就不难理解会什么会有“解忧杂货店”的存在了。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将心中的苦闷、愤怒与无助一股脑地喷在网络上,于是有了网络喷子的存在;也有的人将种种的负面情绪例如悔恨、焦虑、无能为力的恐慌转化为向自我的攻击,抑郁、狂躁应运而生。恶劣情绪就像泛滥的河水,雍之堵之不如疏之导之。人们多么希望找到一种安全而又有效的宣泄途径啊。电影《花样年华》中有句经典台词是:“当一个人有秘密不愿意告诉别人的时候,那么你就找一个树洞,把你的秘密说给树洞听,然后再用泥巴把树洞封起来。”说给树洞听,看似诗意的举动,细想起来又是多么地无奈又让人心酸啊!
向树洞诉说,不失为一种让情绪得以疏导的方式。但是,树洞毕竟是死的,它也许可以封存你的秘密,但却无法帮你梳理的情绪。毕竟,人除了有倾诉的愿望,更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与肯定,希望有人能懂得自己的处境,让自己感觉不那么孤独。这是我理解的虽然心中已有答案却还要写信咨询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当年少的浩介面临内心声音与父母想法相背离的境况、提笔写信咨询时,“想到有人知道自己面临的处境,心情也似乎轻松了些”。虽然有的咨询者明确知道问题的答案只能由他自己得出,但还是写下烦恼,并在信中写道:“但如果您有什么想法,请回信给我。”在电影《水形物语》中,不能说话的女主竟然爱上了那个面容狰狞的大怪物,看似荒谬绝伦,但其实是因为女主在水怪的眼神中看到了“懂得”,这让她体会到自己本来样子被接纳的平和与喜悦!
仔细阅读过《解忧杂货店》的朋友都知道,文中好多封信的回复者是那三个因偷窃而误入杂货店的少年。这是怎样的三个少年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要钱没钱,要学历没学历,要门路没门路,也就能干干闯空门这种不入流的勾当”,“我们连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定,还给别人出主意,怎么可能?”但就是这样身处生活的泥淖而又自我评价极低的三个少年,在一番思想的矛盾挣扎之后,凭着内心的那些良知和善意,竟然有模有样地去指点他人迷津了,而且也确实给了烦恼咨询者以面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我想,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境,都不应吝惜自己的善意。因为不知道自己哪个温暖的眼神、哪句鼓励的话语、哪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给他人以前行的力量呢!而且这种善意,绝对不会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一定会连缀成“圆”,最终温暖自己,温暖每一个善的给予者。就像那文中的三个少年,尽最大努力为他人解除烦恼,最终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心灵的开悟,迷途知返。
一个人读书,是一种私密的享受,会让人体会到岁月静好的喜悦,亦会有豁然开朗的释然;一群人读书,是一场思想交汇的盛宴,它是情感的交流,更是思维方式的沟通,会让人体会到思想火花被点燃的欢欣!同学、同游、同吃、同住是缘,同读一本书,又何尝不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