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老师,我每天都会在课堂上提出各类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即使在课后我也经常需要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需要经过分析论证去解决,有些问题想过等于飘过。
说实话,虽然每天都需要对学生、对自己提出很多问题,但我是一个特别害怕提问的人,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为什么我那么害怕提问?得先从我的一段经历来说。
上学时,老师们很喜欢在课堂结束之前的几分钟会提问:各位同学,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然后班上就有几个同学提了问题。老师回答说: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我来回答一下。每到此时,我也特别想提一个问题,希望老师也能夸我问题问得好。但是我想了又想,就是想不出来可以让老师觉得好的问题,所以上了十几年的学,我是一个从来没有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人。
当时的我一心只想提出一个优质的问题,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是我的愿景,但是我并不知道提出一个优质问题是需要方法的。所以在没有掌握创造优质提问方法的情况下,我一次次的满怀希望,一次次的对自己失望。
久而久之,我已经接受了自己是一个不会提问的人这种认知。我一直把这种认知伪装在自己勤奋好学的外衣之下,似乎没让人看出来。工作以后,我好像一下子变得会提问了,其实那些问题都是我提前准备好的,如果没有提前准备,我肯定又是一个不会提问的人。
一次参加一个工作会议,在聆听了领导、专家长达两个小时的分享后,专家开始提问:对于以上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后来,我的领导说:各位按座位顺序逐个发言吧。
领导发话,不得不听。接下来就是每个老师逐个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我当时特别慌,也很紧张,心里不断的重复:怎么办?怎么办?我不会提问,肯定要闹笑话了。后来到我时我也说了几点想法,但是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后面的整个过程我都是在慌张紧张的状态下度过的。
在这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从上学到工作,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一个会提出优质问题的人,可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景。现在的我才理解个中缘由,答案就一句:因为我不会提问呀。
也许你会说,哪有人不会提问?你在路边碰到朋友,你要问他:吃饭了吗?要去哪儿?上班遇到同事,你会问他:好巧哦,今天也有课吗?夜深人静时,你可能会问自己:亲爱哒,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新的收获吗?
总之,生活里到处都有提问。但生活里的提问大多是轻松提问,在日本作家粟津恭一郎的《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轻松提问的特点:
对方容易回答、乐意回答、惯于回答的提问,这种提问就像闲聊一样。
那么也就是说轻松提问可以让提问者和被提问者之间有一个愉悦的闲聊过程,大家可以放松随意的提问和回答,但这种形式最好是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在正式场合中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结果是什么,你试试就知道了。
对于生活里的轻松提问,我自问三十年的生活经历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我的恐惧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一提问就头脑空白,一张嘴就后悔,因为说完我就觉得自己的提问层次太low太没有水平。我希望自己能在正式场合提出优质问题,得到精彩的回答。
以前,我希望自己提出优质问题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现在的我希望自己能提出优质问题,出发点早已不同。
1,是希望自己能学会反省,能想事情想到点子上,按照粟津恭一郎在《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里的说法,优质提问重点在于“本质性”,也就是我所希望的,看任何事物能看到关键点上,因为我觉得那些说了半天也没明白到底他在问什么问题的人太没有水平,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2,是我想靠自己获得新的发现。提问只是一件质疑或寻找理由的过程,优质提问是有意识的思考过程,对人对己都是力大无穷。《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实验。在1999年,一个名叫“选择性注意力”的实验迅速传遍全球。
这个实验证明:如果我们的大脑将意识投向某种事物时,其他信息就难以进入。而指引大脑投向某种事物的就是提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受提问支配的。所以当提问的层次不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显现了出来。
就像前一段时间,王健林的“先来一个小目标”一样,很多人说:我们这些普通人怎样才能实现赚一个亿的小目标?他们把提问的重点放在了“一个亿”这件事情上。
这说明身在当今物质主义的时代,很多人希望自己有足够丰厚的物质,却忽视了这件事情的重心,就是提出一个优质问题:我的小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前者与后者提问的内容也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人生差距。前者把王健林的话当成了一个笑话或者说是一个“梗”,一笑而过,后者把它当成了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启示,学习王健林这段话背后的方法,并付出实践。也许我们当下还不能看到两者的人生差别,但当下肯定是两者拉下人生差距序幕的起点。当然,我希望自己是后者,从现在开始学习优质提问,发现自己,发现人生新的可能。
3,是让自己的心境平和起来。去年开始,我成了一名职场妈妈。很多人看了《我的前半生》以后感慨全职妈妈风险太高,我想说的是职场妈妈也很不易。带娃已经够累,但心里还想着工作,娃睡着了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电脑准备教案,做科研。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疲劳,我的情绪多次陷入难以挣脱的状态,因为我好困,但是还是要工作,因为我想看个电影,但是必须要以一百二十分的细心全程带娃。消极的提问也一直围绕着我:为什么我没有一个有钱的老公?为什么我不可以做全职妈妈?为什么在一孕傻三年的阶段还要创新做研究?
之所以说以上都是消极提问,是因为其本质是因为它的源头是受害意识和消极思想,而不是事情的本质性和关键点。
《学会提问》(实践篇)的作者粟津恭一郎认为,优质的提问多是要深挖事物的5w1h,即要从时间(when)、地点(where)、人员(who)、对象(what)、原因(why)、方法(how)五个基本要素提问。
比如说,当我成为一名职场妈妈以后,我遇到了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如果我学会了优质提问,就会明白自主意识和积极思想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之前的自己一直在纠结自己have to的事情。
优质的提问是能够促成发现并引起思考和行动的提问,一直强调have to的事情,依然是受被动意识控制,也很难有新发现。
然而,转换思维问自己:你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我才回忆起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有目标当然要付出实际行动,这个行动里包括了我要带娃、工作、创新。
现在的我已经开始学习优质提问方法,消极情绪少了很多,心境也平和了一些,也许我不会成为一个擅长“优质提问技巧”的优秀之人,但我只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便已心满意足。
你呢?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擅长“优质提问技巧”的优秀之人,还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呢?希望你也来读一读这本书,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嗯,就酱紫啦。
日本作家粟津恭一郎著-END-
嗨,我是林蒙,谢谢你看到这里,记得在评论中留下足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