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希望孩子如何,你可能会回答:“我希望他们幸福快乐。”这当然很好,但我们是否在“幸福快乐”这个概念上投入太多的想象?我们是否把“幸福快乐”想象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家人共享美好的时光,在草地上嬉闹,在野花丛中野餐?
幸福快乐就像所有的感觉一样,来来去去。事实上,如果你一直都很幸福快乐,你几乎不会察觉到那种感觉,因为你没有其他的情绪可以比较。为了让孩子幸福快乐,父母必须接纳他的所有情绪,以及他对世界的方方面面的体验。大多时候,这都不是轻松愉快的。
遭到责骂或心烦意乱都无法使人快乐。不管孩子经历了什么,有任何感受,你越是完全地接纳及关爱孩子,孩子越有幸福快乐的能力。这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在你自己身上。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及我们的所有情绪。
我记得我十二岁时,父母的朋友问我:“你的童年快乐吗?”我告诉他:“不,没有多快乐,很多时候我都不太开心。”我父亲无意间听到我这么说,生气地转过身来反驳:“胡说!你的童年很好,过得很快乐,你刚刚在胡说些什么!”由于他是我父亲——我挚爱的父亲,虽然他很严厉——我心想那肯定是我说错了。当时我感到很困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
父母往往以为那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也能让孩子快乐,但事实不见得如此——你很可能已经发现这点了。孩子看起来不开心时,你会觉得自己很失败,接着你可能像我父亲那样,试图以责骂孩子的方式逼孩子快乐起来,借此减轻你的不安。
如果当时的我知道这些道理,我父亲反驳我时,我会更理解当下的感受,但是当时我的脑袋一片混乱。那种混乱的感觉源自我明明有某种感受,但我景仰的人却告诉我,我没有那种感受。在那团混乱的迷雾中,还掺杂着一种羞愧感,因为我好像误解了什么——我从来不知道我到底哪里错了,而且一错再错。
我父亲错过了一个和我产生共鸣的机会,也许不是在当下,而是在他的朋友离开以后。他本来可以询问我的感受,而不是把我的回答(不管那个回答是什么)视为对他的攻击。他本来可以帮我把感受表达出来,试着从我的角度来看世界。我并不是说他必须改变他对世界的看法,但他可以试着去了解,我的观点也是一种看待事物及看待自己的有效方法。
如果你不把孩子的悲伤、愤怒、恐惧当成需要纠正的负面情绪,而是把那些情绪视为进一步了解孩子、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的机会,你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深厚。你这样做时,就能提高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
如果你下班回到家对伴侣说:“今天上班感觉很糟。”对方回应:“不可能吧,哪有那么糟。”你会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关注或聆听,甚至觉得对方根本不在意自己。如果你经常得到这样的反馈,你可能以后再也不想对他吐露心声了。
但是,如果伴侣回你:“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你说出来了。你告诉伴侣,老板很可恶,明明他自己搞错了,却让你来收拾烂摊子。伴侣听你这么说以后,回答说:“难怪你今天心情不好。”这时你会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如果伴侣是以“嗯,你应该……”这样的开头回你,并给你建议,这会让你感觉更糟。
如果伴侣回应:“你看,窗外有只可爱的松鼠。”你可能会立刻停止倾诉,继续谈下去有什么意义呢?松鼠也许可以帮你忘记不开心的事情,但是尚未排解的不满情绪依旧会回来。
切记,当你幼年的孩子、成年的孩子,还有你的伴侣向你倾诉痛苦的感受时,你首先要确认那种感受,你是在帮他排解情绪,从而让他心情变好。
孩子在学校里过了糟糕的一天,你对他发挥同理心可能很容易。但如果你真的不认同孩子描述的状况,那怎么办?例如,孩子说:“我不喜欢家里有婴儿,我希望你把他送回医院。”遇到这种情况时,倾听变得更加重要,你需要试着去理解及认可他的感受。你可以说:“你很怀念只有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光是吧,难怪你会希望婴儿离开。”或者,“来咱家的客人都在逗婴儿笑,对你不够关心,这很不公平。”或者,“告诉我你当了哥哥是什么感觉?”无论孩子的回答是什么,你都要接纳。你无法要求一个孩子爱他的兄弟姐妹,孩子很清楚自己的感受,他只是需要一个安全的容器来容纳那些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