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落下》
雪漠著
丫头,随喜你,再好的消息也好不过放下一切,心静如水。
不过,我不觉得那截断舌的使命是折磨你,也不觉得它仅仅是在向你索取某种债务,我觉得它的使命是启发你,让你有今天这样的感悟,虽然它的手法很极端,给你带来了很多痛苦,甚至在不断挑战你的底线,但它还是成功了,不是吗?
我在你今天的这封信里,再也看不到无助,看不到孤独,看不到任何需要倾诉的情绪,只有一种对生命的淡然和感悟。
我还需要对你说些什么吗?也许已经不用了,因为你已经没有问题了。
那就跟你说说五一的活动吧。
今天下午,出版社在武威书城二楼的新华书店举办签售会,我新出的文化游记《堂吉诃德在北美》在凉州首发,宣传部和文联领导也来了,还来了好几百读者,其中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但很多面孔都是以前没见过的。
虽然每次签售都这样,但家乡读者的热情还是感动了我,毕竟,这代表了家乡对我的接纳和支持。这次的签售持续了很久。
签售会后,我收到一个读者的留言,他说他没想到《堂吉诃德在北美》的签售会这么火爆,五百本书一销而空,我在签售会开始前的发言也让他非常感动。其中有两段话,他印象特别深刻,一是,我说自己写了一个凉州孩子只身去北美,不懂英语,却想拯救世界,把包括凉州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这有点像堂吉诃德举着长矛冲向风车。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了2019年4月的“中国好书”,说明中国文化需要这种精神。
所以,哪怕我们只是萤火虫,也要有成为太阳照亮世界的梦想,至于最后能不能成为太阳,能不能照亮世界,这并不重要。二是,十多年前我在武威的时候,唯一的文化传播平台,就是作文培训班和一份小报,我只能通过这个小小的平台发声。等我走出家乡走向世界,世界就成了我的平台。
所以,一个人完成自己之后,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走向怎样的世界。如果他走向大世界,就是大世界的人;如果他留在小地方,就是小地方的人。
丫头,家乡读者的热情,让我在感动之外,又多了一份责任。
从很小起,我的心里就有了一份责任,因为每逢我看到一些事,心里总会觉得疼痛,心一疼,我就会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这个“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是责任。在那念想的推动下,我花了二十年时间,写出了“大漠三部曲”,但家乡依然贫瘠,很多看不到出路的孩子,仍是看不到出路。
于是我又想,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那时,我就想在家乡建书院,但条件不成熟,事情只能无疾而终,我也随着因缘到了兰州,然后又到了岭南,在那里遇见了很多朋友和学生,他们都很喜欢我的书,也愿意跟着我学一些东西。他们的热情感动了我,于是我又开始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随之,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出现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出现了,我还开了一些公益讲座,搞了一些公益捐书活动,甚至开发了奶格玛系列护肤品……这一切,都是因为内心的责任感在驱动着我,让我为那些需要我的朋友们再做点什么。
这几天,我还会带着来参加活动的朋友出去走一走,可能去一趟沙漠,然后去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地方。这次的时间不太充裕,加上今天,也只有六天,我们去不了太远,也去不了太多的地方,但我们还是打算带上摄像器材,随缘地进行一些文化考察,就像2014年那样——你知道2014年的那次西部文化行活动吗?那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之旅,不过参加的人不多,只有我们一家人和几个随行志愿者,相当于为后来者探路了。
那年夏天,我们开着两辆普通的小轿车,走了《匈奴的子孙》《跟我去远方》和《山神的箭堆》里记录的所有地方,有时的路况还很危险,时不时就会有飞石砸下……现在想来,我们真的有点太大胆了,不过,如果没有那时的说走就走,现在就少了三本书,也少了很多宝贵的生命经历。
而且,如果没有那次的大胆尝试,我就不会发现游学的好处:大家一起在外面考察的时候,面对每一个地方的环境和人文,不同的心灵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大家交流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思考和感悟,很多鲜活的、即时性的东西会不断地涌现出来,就像火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等待点燃的烟火。
所以,我不说“发明”,只说“发现”——所有感受,所有思想,所有启迪,所有改变,都是在发现中产生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发现,自己的心灵也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我永远享受着当下的相遇和发现,也总是把这一次相遇当成最后的一次,用尽全力去珍惜。
所以,我的生命总是充满激情,我好像永远会发现新的世界,永远会看到无数的可能,永远会发现希望在诞生。而我的世界也永远是这一刻,这一刻和我在一起的人事物,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