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有形财富来作布施,跟智慧布施比较起来,百分之一都不到,百千万亿分也不到。
体会:财布施的功德远小于法布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青磬万缘醒。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多福多寿多难受。和尚说: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还有站脚的地方。“今年贫,连锥也无”。
3.真正的福报是什么福报呢?清福,人间的清福。
体会:贫富都是相对的,贫作富时富亦贫,富为贫时贫亦富。物质上贫的人时间宽裕压力小常有清净之福,物质上富的人时间紧压力大终日役役好想享享清福,可是那有时间啊。
4.度也好,化也好,反正度也度不了,化也很难化。到元明时代,干脆两个字合起来,叫做度化。这个度化,实际上就是教育了。化也就是感化人,变化人。
体会:“度”强调的是工具,“化”强调的是从此到彼的方法。教育是用合适的方法将对象从此岸送到彼岸。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根性不同修行不同,远近也不太同。
5.一个人如果自觉有道,足以为人师,如果有这一念的存在,他再有道也不值钱了。真正足以为人之师,真正足以度人,他必定已经证到空的境界了。何以会有自我崇高的观念呢?绝对不会!因为他自己已经没有这个观念了;而一切众生,人我平等。
自大者不足以成为真正的师者
6.修行只修一件事,修到真正的无我。既然无我了,我当然不需要佛度呀,我本来就是佛嘛!佛有这个度人之相,佛就着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够悟道,就是无我,就没有被你可度之处。
佛就是无我,忘我的为他她它,但凡有一点自私之心,不能为佛。这或许就是空的境界吧?就如同“舍得”的相对性,为了“得”的“舍”不究竟,不为“得”的“舍”才究竟。有的放矢无的放矢的区别。
7.再彻底的讲,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把他老人家修道、证道的法门,通通告诉我们了,你依照这个样子做,你一样可以成佛。他没有办法帮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没有办法替你修啊!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说的是老实话,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须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所以他的话,一点都没有错。不过他表达的方法是语出惊人,每一句话说出来都很难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人都要自求解脱,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谁都救不了你。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
8.佛又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凡夫就是一般人,是佛经翻译的名词,现在我们一听到凡夫,好像在骂人。如果我们随便对朋友说,你是凡夫,他肚子里头一定不高兴,你好看不起我!一般人,你告诉他无我,他就害怕,因为人都要贪着“我”。究竟哪个是我呢?佛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三十六样东西凑拢来,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
所以凡夫都在玩“我”,做不到无我,不能证得佛法!
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持证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