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简友广场一上就成爆文的简书首页
一个是清华最年轻教授,一个帮世界首富“花钱”:闺蜜的最高境界,是

一个是清华最年轻教授,一个帮世界首富“花钱”:闺蜜的最高境界,是

作者: 何荭栗创业指南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22:14 被阅读3次

    近年来,虽然女性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但关于“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依然争论不休。

    比如女科学家、女博士,在世俗眼光中,她们往往是严肃的高知形象,没什么烟火气。更直白一点,她们与部分男性喜欢的“好嫁风”沾不上边。

    不禁想问,女性到底要奋斗到何种程度,才能不被性别、婚姻、生育等议题绑架呢?

    42岁的李一诺和颜宁,各自拥有不少很精彩的标签——全球青年领袖、职场精英、科学家、院士……但她们依然在为一些事情努力着。

    也许,从这对20多年好友的经历中,能感受到女性的边界正在一点点被拓宽。

    李一诺:颜宁有一种傻傻的天真

    1、女科学家

    很少见到撒贝宁在主持时,被“回击”得哑口无言,直到他遇到了结构生物学家颜宁。

    “您比较颠覆我们对女科学家的想象。”

    “这是歧视,为什么女科学家前面一定要加个‘女’呢?”

    “您不应该叫颜宁,应该叫颜值。”

    “‘宁’送给你了。”

    ▲ 颜宁和撒贝宁

    这位科学家,好像挺特别。

    5年前,颜宁在清华大学带领的实验室解开了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解的难题,被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几个月就攻克了。这是颜宁第一次因主流媒体的关注走近大众视野。

    似乎已是意料之中,大家对这位年轻漂亮女教授的讨论除了赞赏,还有一种声音:“颜宁为什么不结婚?”更有甚者,看到她在微博上夸熊猫宝宝可爱,便评论调侃“还不赶紧自己生一个”。

    颜宁觉得这些话实在无趣,于是只留了一句:“我不结婚,不欠谁一个解释。”

    ▲ 颜宁

    起初,颜宁介意“女科学家”的称谓,做了几年招生工作后,她发现到了博士后、独立科研阶段,很多优秀的女孩子都“消失”了。“女科学家去哪儿了?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她意识到了自己有责任借“女科学家”的身份去发声,鼓励更多在科研岗位上的女性坚持下去。“大家想一想,中国科学类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谁获得的?屠奶奶。”

    有一回,颜宁在学院里面试博士生,一位男老师问面前的女学生:“你将来怎样平衡家庭和科研?”

    “你可以不用回答,这是有性别歧视的问题。”颜宁打断了男同事,“为何面试一整天,你们都没问过男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后来,她继续在博客上讨论这件事:

    女性凭什么既要做贤妻良母,又要做先进工作者?社会不能既鼓励女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立,又要求她们两手都要抓,给她们比男性更多的家庭负担,这对女性不公平!

    2、逆流而行

    在科研圈,很普遍的现象是,无论男女在读博之后,立业和成家的计划都会撞到一起,女性还要承担生育的压力。

    而颜宁是“幸运”的,当她告诉父母不结婚的打算时,母亲只是担心她会孤独,但看到她带着一群学生做科研也很开心,便开明地接受了。

    父母的理解与保护,让颜宁始终有一种少女的天真。

    平日在实验室,她常常和学生比赛,做出了学生没完成好的实验,她也毫不掩饰地炫耀:“你看,姐姐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做出了你们3天的工作,我觉得你们真的还没有出师啊。”

    ▲ 颜宁在实验室

    回头看学生时代的颜宁,这份骨子里的自信其实一直都在。唯独刚读博的那段时间,被她形容为“暗无天日”。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颜宁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在普林斯顿上的第一门课,就让她陷入了自卑。课堂提问,颜宁因为没有提前看教授发的论文集,满脸通红也没回答上来。倒是班上的另一个中国学生说出了准确的答案。

    于是她每天只睡6小时,所有的时间空隙都用来读论文,最终这门课的成绩也算差强人意。

    第二年,颜宁加入了施一公的实验室。当初正是他选中了颜宁,因为这个女孩在自荐信里的“嚣张”让他印象颇深,她写道:

    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在成为施一公的得意门生之前,颜宁的日子并不好过。眼睁睁看着同门已经在顶级期刊发了论文,她却连实验都做不出来。施一公还经常在她面前表扬其他学生,“你看他多么细心啊,你看他做事多认真哪,你看他学得多踏实啊。”

    直到2003年1月11日——颜宁至今清楚记得这个日期——她成功做出了第一次实验。

    她终于受到了导师的认可:“你终于会做实验了。”也是从那天起,颜宁再也没有做过失败的实验。

    ▲ 颜宁在实验室

    颜宁身上有一股执着却不锋利的傲气,而且总是喜欢逆流而行。

    2006年,她受邀回到了清华,成为了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在美国读博,一般会选择继续做博士后,然后争取留在那里谋个独立教职。客观看来,当时清华的科研条件远没有普林斯顿先进,但颜宁还是回来了。

    10年后,40岁的颜宁又离开清华,选择重新开始。她回到母校普林斯顿,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人们都说颜宁是“负气出走”,是清华亏待了她。我们要承认人性的弱点,然后去接受它,最后要学会去应对。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吝惜汗水和能量,哪一条路都是弯路;朝着目标努力前进,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未来和梦想,不是想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有梦想就去实现。你想通过互联网获得成功加微6 2 5想利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住家创业月入十万,实现梦想加8 4 4 年入千万的加 0 1 6数字连起来你就能找到好的项目拒绝了解你将错过改变自己的一次机会!

    迫于无奈,她还是得一遍遍地解释:“如果现在是在普林斯顿,清华给我offer,我也会回来,一样的。但是,我已经在清华从教10年了,我知道在清华做教授是什么体验,现在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去普林斯顿会是什么感觉。”

    ▲ 颜宁出席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生命如此短暂,要努力去扩展生命的宽度,多去经历和体验。”

    如果一直在国内,颜宁会越来越成功,所以在圈内人看来,她的决定是勇敢的。

    “从结构生物学来说的话,清华现在的这个条件和水平比普林斯顿要好很多。”

    颜宁的本科辅导员、清华生科院现任院长王宏伟欣赏她的与众不同。

    3、青葱岁月

    正因为不循规蹈矩,颜宁才能不断创造惊喜。她最近一次被热议,是今年4月30日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大家去翻热搜女主角的微博,最新几条内容全是关于演员朱一龙的,科学家与“追星女孩”的次元壁突然被打破了。

    那天美国时间上午11点多,李一诺看到了新闻,立马给老朋友发微信表祝贺,许久也没收到回复。果然和她猜测的一样,备课到凌晨五点的颜宁还未起床。颜宁醒来之后收到了一堆消息,迷迷糊糊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发生什么了?

    没有人比李一诺更懂颜宁——颜宁还是和23年前一样,有一种傻傻的天真,她这样想。

    两个女孩是清华大学生科院1996级同班同学,能成为好朋友,很神奇也很简单。

    大一暑假,李一诺因为微积分只考了70多分,决定留校自习,遇上了同病相怜的颜宁。两个人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 2018年春天,颜宁和李一诺在清华园

    后来每当提到李一诺,颜宁总会记起校园的一个夏夜,两个人坐在六号楼楼长室外面。“熄灯之后,只有这里灯光明亮。”她向李一诺倾诉着心事,为了安慰她,李一诺唱起“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在青春正浓的日子里,没什么“追求”的颜宁,就这样跟着心思细腻又有主见的李一诺,一路小跑。

    李一诺考GRE和托福,她也考;李一诺竞选学生干部,她也参与;李一诺用功,她也变成了每天上自习到最晚回寝室的人。

    “因为一诺,我的清华岁月五彩斑斓,喜怒忧欢,还让外人看来似乎成绩斐然。天晓得,我只是一路跟着她的方向跑。可我又是那种做什么都要尽力做到最好的做事习惯,于是便也成就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本科CV(个人履历)。”

    后来,李一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高调地夸了夸成为院士的颜宁:

    他们说,美国科学院里都是your admirers(仰慕者)!我亲爱的颜宁,真为你骄傲!Congratulations(恭喜)!!!

    颜宁:我和李一诺都怕泯然众人

    4、放弃科研

    颜宁在普林斯顿读博时,李一诺在美国另一边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她们的生日只相差10天,那些年的11月,总不会忘了给对方寄“一个不值钱但用心的礼物”。

    2005年博士毕业后,李一诺加入了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起薪11万美金。李一诺不再继续做科研,这让颜宁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以前我就跟着你走就行了,结果你不在我身边了,我怎么办?我都糊涂了。”

    科研的纯粹能给颜宁带来安全感,而科研之外的世界才是李一诺真正好奇的。

    入职麦肯锡那年,李一诺是唯一一个“外国人”,在学校里她是顺风顺水的学霸,工作之后却变成了毫无商科背景的“透明人”。

    为了更像一个职场精英,她尝试研究名表、名包、名牌衣服。“每天戴上面具,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圈内人。”

    ▲ 李一诺

    这一切到底还是让李一诺感到不真实。自卑、自我否定的状态持续了大概一年,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边干、边学、边装,“努力总没有错”。

    直到有一次,李一诺跟领导开会,由她负责展示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一结束她就想赶紧逃走,却突然被德国领导给叫住了。

    领导是出了名的“高标准、严挑剔”,正忐忑着,便听到他说:“一诺,我就是想告诉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那一刻,李一诺仿佛找到了力量。

    在麦肯锡有一个传闻,办公室秘书们基本都是做了20多年的美国大妈,每年有新人加入时,她们就会下一个赌注,赌谁能做到合伙人,而且据说命中率很高。

    李一诺曾想:肯定没有人选我。

    而事实是,如果大妈们没有为李一诺下注,一定损失了一大笔。

    从一个优秀的员工到一个领导者,再到麦肯锡合伙人,她只用了6年。

    当时北美大概有600个合伙人,其中中国大陆本科背景的人只有两个,李一诺是其中之一。

    5、降薪离职

    对于好友的成就,颜宁道出了辛苦背后的真正动力:“我们很怕的都是泯然众人。”

    然而,麦肯锡第10年,有一个人改变了李一诺人生轨迹。

    在西雅图的一间办公室里,她见到了比尔·盖茨。这次会面让李一诺觉得不真实,但她还被盖茨的一番话深深打动。

    这位在生意场上已经做到金字塔顶端的世界首富,向李一诺解释他为何要做慈善——

    “我,作为微软的CEO,把我的公司管好,全球的健康问题,有世界卫生组织不是吗?粮食的问题,有世界粮农组织不是吗?那世界的安全的问题,不是有联合国安理会吗?

    但是后来我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这个世界上影响数亿人的重大问题上,存在巨大的真空。”

    盖茨所说的“重大问题”,是贫困、疾病和环境恶化。

    ▲ 李一诺和比尔·盖茨

    阳光打在李一诺的脸上,她听着盖茨的描述,想象着一个不曾亲眼看过的世界,也暗下决心离开现在这个光鲜、安稳的“中产阶级”世界。

    她辞去麦肯锡的工作,降薪三分之二,成为了盖茨基金会北京首席代表,拖家带口回到了中国。“能把自己在商业领域的经验和训练,在解决中国和全球健康和贫困的问题上,出一份力,这何尝不是人生之大幸。”

    一个38岁的职场女性,三个孩子的妈妈,做出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

    李一诺的人生态度却是:“总不能说,我下一步再换一个工作,换一个车子,换一个房子,这多无聊。

    更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从2000年到2018年,盖茨基金会让全球6.4亿孩子打上了乙肝疫苗,让900万孩子避免了死亡,这才是李一诺关心的。

    过去几年,她也兑现了自己的期望——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核心预算涨了四倍,开展了支持中国扶贫、中国药监局改革、中国农业经验支持非洲发展等项目。

    如果认为李一诺在这条路上做下去就可以了,那么还是低估了她。

    在盖茨基金会,她学到的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所有生命价值平等”,于是她又开始关注教育创新和教育公平。

    李一诺自己开了一所学校,听起来有些不靠谱,但身为妈妈,她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她担心国际学校把孩子培养成外国人,很多好学校又因为位置、资格等问题,只能放弃。

    最让她不舒服的是,所有关于教育的讨论,弥漫着“为了孩子前途”的焦虑情绪,早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那么,就把自己欣赏的模式做出来,“很典型的一诺,”颜宁说道,“她如果去做一个合伙人,去做麦肯锡的,拜托,世界上四大咨询公司,合伙人合起来好几千呢,you are one of them。那她做这件事情,you are the one,对吧,我觉得其实大家可能骨子里都是有点追求。”

    李一诺希望能培养出一些“内心充盈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而后才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了解世界,从而改变世界。

    6、对抗荒谬

    正是最近几年,李一诺看到了这个世界上许多可笑的事情。

    在北京五环外,有一所流动儿童学校。学费是一年3000元,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不收学费。除去学校的租金等费用,老师们每个月的工资不到3000元。

    但在香港,有不少贵族学校,得靠家长为孩子“买”一个面试机会——高达650万元,这可以支持21700个流动儿童上学。

    ▲ 李一诺在流动儿童学校做分享

    如果说,颜宁是用她在科学界的影响力,为女性科研者发声。那么李一诺也毫不保留地用自己的影响力,与这些“可笑的事情”做对抗。

    这种影响力可能只是一些标签——清华学霸、职场精英、慈善和教育创新的推动者、马甲线女神……哪怕变成网红,她也觉得挺好的,只要这对她想做的事情有用。

    因而,李一诺从来不掩饰自己女强人的一面,也不怕展露生活中的一地鸡毛。

    知乎上有人评价她,“坦白吧,你家几个阿姨司机围着你转,给你管孩子?别来这里误导大家了。”

    其实每天忙完了回家,李一诺更真实的状态是被三个孩子绕的团团转。职场上,她可以无所顾忌地往前冲,但在孩子面前,她需要慢下来,等着孩子往前冲。

    外人眼里的光鲜,还是掩盖不了生活的狼狈。李一诺之所以不慌,离不开妈妈的潜移默化。

    “我妈38岁那年,和我爸离了婚,带着个12岁的女儿,成了单亲妈妈。”李一诺眼里的妈妈也是一个女强人,不到40岁,在三千多人的化工厂成为第一个女总工程师。

    ▲ 李一诺博士毕业时和妈妈合影

    “工作狂”妈妈把她培养的还不错,李一诺觉得她也可以。而孩子也总能给她带来惊喜——

    两年前,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家里的东北阿姨给几个孩子说起把手按在积雪里的感觉,笑容藏也藏不住。

    李一诺问孩子:“你们谁跟我说说阿姨在说啥?”这么一问,两个哥哥一时没有接上话,最小的妹妹却头也不抬地说,“阿姨喜欢雪。”李一诺被女儿的灵性打动了,“你看,这就是女孩儿,多了不起!”

    从女孩到女人,李一诺曾感到时间转瞬即逝,刚入职麦肯锡时,“觉得28岁老得不得了。”

    而现在,她的生活里有三个孩子,还有学校里一群寓意着希望的孩子。她突然发觉,日子还很长,最好的时光还在前面。

    大四那年,颜宁跟着李一诺去诺和诺德研发中心做毕业论文。

    那是她们真正接触科研的开始。“颜宁还是每天嘴里跑火车,说话不着调,做实验毁掉整个细胞间。”

    中心负责人陈克勤科学家知道了以后,无奈预言:李一诺将来能成为靠谱的科学家,颜宁一定是每天“胡说八道”的商界人士。

    如今看来,她们就像交换了人生,用着对方的名字做着自己真正喜欢又擅长的事情。

    作为好友,她们从始至终守望着彼此,而作为女性,她们守护着女性的坚韧、温柔和自信。她们延伸了彼此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在创造着女性更多的可能性。

    2016年,颜宁和李一诺毕业20年,她们回到清华毕业典礼上,告诉全世界:

    很多时候,不过机缘巧合做了一个选择,选择本身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做了选择之后怎么走。——颜宁如果有勇气去做对的事,我们可以留下更加有意义的东西。所以要更有理想、更有勇气、追求更大的梦想、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更多地去爱。

    ——李一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是清华最年轻教授,一个帮世界首富“花钱”:闺蜜的最高境界,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sz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