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孝在书本最后的内容里强调了“概念灵活应用”的重要性。他认为读书不仅要记住并理解新概念,还应该把概念与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并运用。说到概念,樊登在《读懂一本书》里也提到了划出书中精华内容时,应该包括界定清晰的概念。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里甚至提及32个概念能组成一本书!
概念很重要,但是斋藤孝认为,把知识性的概念转变成我们的动能并运用起来更重要。把概念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并加以利用,就有可能做出创新。他举了“顾客”这个大家都懂的词语,彼得·德鲁克在他的书《管理的实践》中,给“顾客”这个词做出不一样的解读,而不仅仅是指到店里消费的人。斋藤孝还提到“促进者”这个概念,如果能充分理解“促进者”的含义,那么在主持会议的时候就能调动参会人员的积极性,推进会议进程,达到开会的目的。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认为拆书家就是学习促进者。拆书家通过拆书,带动参与人员利用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情况,通过内化和反思,把知识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学习力。
斋藤孝还建议,可以通过“~化”来检验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及应用,这样不仅能帮助理解,还能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找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海绵式思维”——“海绵式思维化”,“淘金式思维”——“淘金式思维化”等。
最后,斋藤孝也给出了他经常使用的写作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或者需要变换一些词汇就可以了。
原文是这样的:
这种文件格式应该包括七个方面:
①抬头——对象是谁?
②标题——主题是什么?
③目标——要达到什么目的?
④素材——材料是什么?
⑤关键词(关键性概念)——重点概念是什么?
⑥步骤——具体怎么实施?
⑦策划(准备阶段)——如何进行准备?
我觉得上面的七个方面的问题,除了能在写作的时候帮助我们理清思绪,也可以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应用。比如:
书名:
主题:作者的主旨是什么?
目的: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
论证:提供了那些理由?案例?
关键词:重点概念有哪些?与作者的主旨有什么关联?
步骤:如何在现实中实践?
限制:践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这样应该能帮助我更容易获取一本书的精髓,加深理解及内化。
终于把《深度阅读》的最后一点内容看完了。今年第一季度的PDCA学习计划包含在内的书籍就全部读完了。提前1个月完成了任务,而且在计划内的书籍上又额外阅读了另外三本关于阅读的书。虽然读完了,但是很多内容还需要反复去看,去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