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经典的育儿书叫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面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比如:在面对孩子的感受时,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在我们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时,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可以这样做: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是打个问号的,孩子真的那么好骗么?幻想的真的能满足吗?直到有一天我真正遇到问题,并使用这种方式解决了熊孩子的哭闹。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中午,被孩子溜了一上午的我,又累又热,只想拖着滑板车上的孩子赶紧回家吃午饭。从院子里的小花园回到10号楼差不多有200米的距离,故事就发生在这段烈日暴晒的路上。
同同当时两岁半,骑的滑板车的把手高度是可调的。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想要高一点,就要调很高,而我担心太高了,他要举着手搭在上面,滑起来容易摔倒,就偷偷的给他往下调整。高高低低调了一会,他发现了,不干了。在距离的大厅只有20米的距离的时候,彻底发飙了。
他哭闹着大喊:“我要调高,我要最高。”虽然没有人看着我们,我也不觉得难堪尴尬,但是因为大中午的,太阳暴晒下37度的高温让我立刻妥协了,只想赶紧跨进楼道里结束这一切。于是直接给他调高,高了一半,他继续哭:“我还要高。”我心一横,直接调到最高,也不管他摔不摔了。大不了剩下这几米我就扶着抱着弄回家去。
万万没想到,调到最高了,他几乎举着手踮着脚才能够到,还是不满足,继续嚎哭:“我还要高,还要更高。”我赶紧解释,你看这已经是最高了,拔不动了。他看了两秒:“哇,我就要更高“接着哭。
我就差跪下解释了,不停的演示这个滑板车的调节原理,你看,打开这个卡扣,拔到最高,就是这样了。不信你来拉一拉,真的不行。我使劲,已经用了最大的力气了,你看就是这么高了。他就是一直嚎哭:”我不管我就是要更高。我要比我还高,要比你还高!”当时是彻底无语了,体验到了“可怕的两三岁(Terrible 2,Horrible 3)是什么意思,怪不得心理学家会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人生第一个反抗期,因为他们逆反行为最严重,想怎样就怎样,真的是完全不讲道理。
真的很想揍他,然后强制连人带车扛回家吃饭。心想,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和孩子沟通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诶,到底有没有能用的,我想想。记得书上有句话说,“在幻想中满足孩子的愿望。”我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吧。
你不是要高吗?我蹲下来,对他说:“你看,你非常想要调高对不对?”他哭着点头:”对!”。我接着说:“你看妈妈是没办法调高了,但是呢,明天我带你去商场,找卖滑板车的阿姨,让她给我们调到最高,调超过你的头,调到到妈妈这么高。好不好?”我边说边比划高度,还偷偷观察他的反应,心里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是不是突然又炸了接着哭。
没想到神奇的事发生了,他擦了擦鼻涕,接着说:“调到屋顶那么高,调到树那么高就好了”。我忙点头,:“对对对,阿姨能调的话让他调到越高越好,到天上举着那么高。”接着,这个刚才一点不讲道理,就跺脚大哭的孩子竟然慢慢平静了,推着车跟我往家走了。
知识改变熊孩子家长的命运呐!感谢这本书。
我后来思考了这个方法为何能奏效:如果孩子想要一样现在没有的东西的时候,家长会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为什么现在做不到,但往往越解释孩子越不听,有时候,孩子渴望某种东西的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收现实。在幻想中满足孩子的愿望实际上是对孩子表达了理解。
我们大人就不要管现实不现实了。因为哪怕孩子知道不现实,但那一刻被满足的感觉足够平抚当时的情绪了,反而就不再执着于找到解决办法。
如果我的分享对你有启发,希望你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刻,给自己提个醒:孩子有时候不是需要解决办法,而是我们表现出的理解和认同,我们可以在幻想中满足他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