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史
皇家也能兄弟和睦?历史上废太子往往没有好下场,为什么李成器却能安

皇家也能兄弟和睦?历史上废太子往往没有好下场,为什么李成器却能安

作者: 津城沐雨 | 来源:发表于2023-10-22 23:07 被阅读0次

自古皇家多血腥,为了皇位,父子不像父子、兄弟不像兄弟的事情常见诸于史书,而当过太子后来又不能当上皇帝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

然而,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自己当过太子,而且是嫡长子的身份,李隆基当皇帝后却对他很好,李成器安享一生。李成器为何能成为历史废太子中独善其身的人?其实,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患难与共,兄弟情深。

李成器被册立为太子时才6岁,然而没有过多久,奶奶武则天就当皇帝了。这种情况下,李旦的子女们就减少了在朝廷上的活动,他们兄弟几个在一起生活、交流的时间反而多了。经常在一起生活,李成器他们五兄弟从小感情就很好,在一桩桩皇室斗争中,他们五兄弟团结一致求生存、求发展,患难与共造就了兄弟情深。

纵观李成器的一生,李隆基对他的确是真情实意,经常赏赐他金帛和珍馐美馔,对他也很信任,不吝封赏和重用。李成器去世后,让其葬于自己陵墓旁边,并追谥为“让皇帝”,王妃元氏也被追赠为“恭皇后”,唐玄宗将他的陵墓命名为“惠陵”。下葬时天降大雨,唐玄宗让其长子李潭在泥水中送行十几里。

第二,李成器主动谦让,不贪恋权位。

唐睿宗李旦在立谁为太子上也曾犹豫不决,从宗法上讲李成器是嫡长子,从功勋上讲,李隆基在诛杀韦氏时的贡献很大。李成器听说后主动谦让,坚决不当太子,并和唐睿宗分析原因:“储副(皇太子)者,天下之公器也,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时,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其实分析的很有道理,国家太平时优先让嫡长子当储君,有利于传承的稳定,而国家不太平时,应该优先考虑功劳和贤能,这样对江山社稷有好处。清朝道光皇帝在选择继承人上,如果选择“贤能”的六阿哥、恭亲王,而不是年长、“德”占主要优势的四阿哥咸丰帝,可能对当时的时局更有好处。

李成器主动谦让,对储君之位没有窥伺之心,而且之后也从不结交大臣、贪恋权位,这让唐玄宗非常放心,也是他能善终的重要原因。

李隆基兄弟几人弟兄情深,再加上他自己不贪恋权位、没有表现出威胁,李成器成了皇家中少有的当过太子却能善终的人,尤其是在皇家之争比较严重的唐朝,更是难得。李成器与李隆基的兄弟情深,也成为皇帝历史上的佳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皇家也能兄弟和睦?历史上废太子往往没有好下场,为什么李成器却能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dr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