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点,你离学霸还远吗?
他一年完成MIT课程33门课,而普通人则需要四年;他一年学会四门外语;他一个月习得自画像。如此高效率的学霸、如此神奇的这个人是谁?
他是斯科特•扬,《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书中他重新定义了聪明,是指能学得更快、记得更多更牢,而且信息的组织非常适合完成自己的目标。书中他针对“更快”“更多更牢”“和目标匹配的信息”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刻意练习的挑战。如果你认真地读了并践行了,哪怕是诸多技能中的一点,更为重要是掌握了那技能并内化形成自己的一部分,你就如同装上加速器,飞快进步。
他主张整体性学习,即运用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与之相对的是机械性学习,作者将机械性学习比做大小不一的盒子,而整体性学习如同一张大网,连接了所有的东西,如同一幅画,学霸通常运用这种方法,记得牢、准、灵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主理人李笑来老师说:“看一个人聪明与否取决于此人脑中有多少正确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作者主张的整体性学习目的是为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著名的博学家、认知科学家马文•明斯基说:“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通过联系,你可将想法内化于心,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思考的真谛!”
博赞《学习技巧》中定义创新为将现在的想法植入未来,在未来某个时刻实现现在的想法。很显然,这是需要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才有灵感产生的可能。
那么怎么做到整体性学习呢?整体性学习的顺序是什么呢?作者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获取阶段、理解阶段、拓展阶段、纠错阶段、应用阶段和测试阶段,测试阶段其实贯穿在另外五个阶段中,测试如同考试,在于检验环节的合格率,查缺补漏。
古语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阶段就如同找米,作者为此阶段设立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化、容量和速度。所谓简化是指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留下最有用的东西,严格地说是留下最少且必要知识,成人的脑子擅长理解而非记忆,如果留下太多无关紧要的知识,只会阻塞大脑,唯有最少且必要大脑才会清晰,。所以这要求我们必须历练抓重点的能力。对于容量,作者说:“一年读100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正如吃水果,如果篮子里只有苹果,那么你就没得选,如果篮子里有葡萄、香蕉、梨子等等你的选择是不是大一点?所以说我们在保证摄取量的基础上才能有所选择。作者除了要求量足以外,还强调速度,作者说:“30分钟读完一本书要比1小时读完一本书的效率高”,这完全颠覆我们传统的细细读,慢慢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建议我们初次拿到一本书快速地读,遇到不懂的先过,讲究先有骨架性掌握,再攻克细节。
如何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作者提供了核心武器快速阅读和笔记流,快速把握主要观点是什么?想尽一切可能记住它们?联想法+挂钩法+信息压缩法,首先提炼主要观点,尽量用最少的字概括它,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需要刻意练习的,然后运用作者说的联想法、挂钩法,例如数字形象法、数字韵律法等,博赞系列《超强记忆》推崇过这个方法,具体操作是将1到100分别设立一个具体形象植入脑中,在记忆新知识时,把新知识和我们脑中的已植入的形象发生联系,如此记忆会牢固有趣。作者提出高效学习的三个主要观点: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数字形象法或是数字韵律法就是在脑中建立数字初始模型,新知识嫁接到初始模型后再形成新模型植入脑中。获取阶段重在记住需要我们记忆的那些知识,这是第一步。《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老师可以说是学霸,他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刚发下新书,别的同学忙着包书皮,而他则做着另外一件事,抄写概念,只字不差的背下来,再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理解它运用它,我们都有当学生的经历,明白只有清楚记下来的东西才能更好的运用。
理解和拓展不分家,首先初步清楚那单项是指什么,然后深度剖析该知识的背景,那知识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实验?该知识是因什么契机被拿出来说的?换句话说是深度挖掘。再者是横向拓展,围绕相似的知识,找其中的不同,这一点是预设矛盾对象的一个小技巧。最后是纵向拓展,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相同而这又为建立知识网提供基础。
笔记流似博赞的思维导图,博赞依据脑科学结合大脑特点,提出核心记忆原则SMSHIN SCOPE原则以及思维导图注意事项如中央图是大图、分支粗、分支上写分部概念等具体操作原则。
比喻内化是此书的核心武器,作者建议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多收集模型,有意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为比喻打基础,正所谓“生活中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观察,细心发现。
以终为始才是学习之道,唯有最后的做到才能改变生活,如果你能像作者一样以项目为基础学习,以成品思维指导自己学习,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知识联系生活的连接就更紧密,才会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