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让·朱利安(Jean Jullien)的《这不是书》,大概是众多童书中最像书的一本书了。
对于孩子来说,如此厚实而规整的小开本,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它是一种强烈而耀眼的信号,预示着孩子能够暂时告别书柜中大小不一的绘本,从形式上一窥成人的世界。
是不是在大人的书架里伪装得很好?要知道,作为孩子,我也曾无数次翻出父母书柜中的书,期待有一天能读懂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密码。因此,我丝毫不讶异女儿对《这不是书》表现出的好奇心。
当她从我带回的众多绘本中精准地挑出这本书时,瞬间的成人体验感已经足以让她兴奋一阵子的了。
事实上,直到撕开包装的一刹那,我的期待都丝毫不亚于女儿——这样一个名字、这样一种形式的书中,到底想表达怎样的内容,究竟会装着怎样的故事。
从内容上看,《这不是书》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因为整本书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文字,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场景堆积而成的。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书已经不太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了,但《这不是书》却又脱离了普通纸板书的范畴,从简单的认知延伸到空间启蒙和感知互动,成功捕获了更多孩子的心。
纸板的作用不在于撕不破、咬不烂 而是用来构建和重组崭新的空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女儿临睡前都会像淘金一样从大小不一的绘本中揪出这本书,飞快地跳到床上挤在我身边,兴奋地说:“妈妈,来,讲这本。”
无字书是最适合孩子自主阅读,同时也是最考验家长功力的。对于这种毫无情节的书,我实在想不明白 ,这究竟有什么可讲的呢?
“有一天……”我只好用一个俗套的开头,来填补我头脑中短暂的空白。
女儿则在一边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满心期待我能从这本她翻了好几遍的书中,再读出什么惊喜。
我隔着书页偷偷看了一眼,用恐惧的语气说道:“来了一个大~怪~物~”
我把书页一张一合,模仿大怪物的样子追了女儿半天,真的累了,便停下来翻到下一页,假装看看身后,神秘地说道:“哎,终于到家了,大怪物这回追不上我们了。咱们来看会儿电脑吧。”
图片来自@魔云兽女儿一脸正经地说:“嗯,我该写书评了。”然后便学着我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在键盘上敲起来,手指还不时在鼠标触摸板上蹭来蹭去。
“好了,到时间了。”我话音刚落,女儿便听话地按下了键盘右上角的电源键,准备和我出去运动。
《这不是书》中的各个场景需要孩子不断变换视角 进而理解个体与空间的关系然后,我们又喝了果汁,吃了奶酪,弹了钢琴,对于女儿来说,每一页书后面,都藏着一个巨大的惊喜。
每一个场景既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 逼真的现实感和强烈的互动性使幼儿园的孩子也能乐此不疲如此看来,这确实不算是一本书。但《This is not a book》的书名似乎过于谦逊和单薄了,如果可以,我更愿意称它为《This is more than a book 》。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些什么毫无悬念的,这部颠覆传统的创意之作依然出自法国艺术家之手。《这不是书》的作者让·朱利安(Jean Jullien)出生于1983年,2008 年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2010 年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
尽管在艺术界,这样的年纪实属资历尚浅,但他却在2015年巴黎连环恐怖袭击事件中,用原创的“巴黎和平”标志,在互联网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巴黎和平”标志由埃菲尔铁塔与世界和平反战标志融合而成 反战人士聚集在法国斯坦尼斯拉斯广场与不到一分钟的创作时长相比,“巴黎和平”标志引发的海量关注是Jean Jullien始料未及的。
尽管如此,他对于这种影响依然保持着客观冷静的态度:“这显示了我们作为社会化群体的交流,而非个体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是无障碍的,是跨越国界的。”
或许,这也是Jean Jullien选择插画师这一职业的初衷。与文字相比,图画是更利于表达、传播甚至想象的。
他曾经创作了一组讽刺漫画,描绘了当今人们对于电子产品和社交网络的沉迷,警示人们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
这既是对当今社会的嘲讽 也是Jean Jullien的自我反思 我们到底是为了适应残酷的生活 还是只为取悦身边的某一个人 对于他人,你到底是一个标签,还是一个真实的生命Jean Jullien强烈而直白的反叛精神,注定了他要回归到童书作者的身份上来。在《这不是书》中,他不断变换着创作视角,期望能用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鼓励孩子们提出质疑,创造性地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种带有页码的游戏。”Jean Jullien如是说。
所以,《这不是书》更像是为孩子开启的另一扇门,引领孩子探索一个未知的、斑斓的、去信息化的世界,在那里,这些小小的互联网原住民们可以安静地去感知、去体会、去想象、去发现心灵深处的另一片沃土。
至于,
他们能看到什么?
他们看到了什么?
那完全取决于你给了他们怎样一双眼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