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鬼才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大名,尤其是他的《地心引力》,是部非常让人津津乐道的佳作。本以为他的风格适合商业电影,但这次的《罗马》却让所有观众再次对他另眼相看,能够摘得91届奥斯卡的三项金奖并非浪得虚名。
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墨西哥一个中产家庭保姆的故事,导演说这个故事改编于他的童年记忆,而主角自然是根据他童年时家里的保姆打造的。
其实故事还算精彩,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细致,网上也有很多影评对故事情细节和人物做了剖析,但我觉得这都不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并不是说他的故事不够好,而是同样层次的故事表现,在许多同类电影里并不算太突出,就拿同一届的奥斯卡参选电影里,《罗马》的剧情并不算特别拔尖,那为什么他能斩获如此殊荣呢?
《罗马》从剧情以外的纬度感受电影的魅力电影艺术是人类历史里比较新的一种艺术形态,区别于其他传统艺术的特点,就是多艺术种类的融合。小说,音乐,绘画,舞台剧等等元素的综合,才能造就一部成功的电影,
而《罗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电影一开始,导演就用长镜头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他童年的家。黑白的画面,给了观众很多气氛上的暗示,接着视线从门廊到客厅再到起居室,导演用模拟真人视角的超宽幅摄像机视角来表现场景,而女主角就在观众的视线里忙着家务,摄像机还缓缓的跟随她移动,我们仿佛被导演拉回到70年代,我们就站在家里看着女主角忙碌的身影。这就是《罗马》特别之处,用黑白的长镜头表现来徐徐讲述她的故事。
当然,长镜头不是卡隆发明的技术,这种拍摄手法很早也有别的导演用过,但不是主流电影使用的手法,因为长镜头太难控制。比如电影里女主角和同事休息上街的那个场景,两个人沿着街道一路小跑,路上的每个行人,每个店铺,都是如此真实细致的再现,就连在路口遇到的急刹车,时间都是如此精准。这就是长镜头的魅力,为了让观众感受到最真实的故事,每个细节必须严丝合缝,主角和背景不能有丝毫误差。所以这就体现了卡隆的能力,让每一帧的画面都如此的真实,简直就是在现场直播。
《罗马》从剧情以外的纬度感受电影的魅力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段长镜头,就是女主角和她们全家出门一起去电影院那段街景。她们一家人很自然的融合在街景里,时不时还会被街上的车辆或行人给挡住,导演不是为了凸显镜头感让一家人走在一起。最大的男孩跑的最快,沿路乱按别人家的门铃,一开始就冲出了镜头,然后女主角开始追他。镜头跟着女主角平移,所有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物都是很自然的路过了女主角的眼前,有边骑车边按铃的人,有扛着地毯的路人,还有把阳棚上雨水撑下来的女人,路口卖报的小摊,在路口抽烟等待过马路的行人,坐在咖啡馆廊边进餐的人,等等等等,还有无数的细节,这简直就是一副墨西哥版的清明上河图。本来以为故事片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可是《罗马》表现的场景的确值得在影院里仔细欣赏。
《罗马》从剧情以外的纬度感受电影的魅力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经精彩的长镜头,也值得细细的反复观看。比如女主角怀孕后去家具店采购那段,开始沿路的警察坐在车里,有无聊抓痒的,有无聊抽烟的,有靠在座位上打盹的,还有坐着看杂志的。然后她们在街上又目睹的暴乱的过程,有打砸车辆的暴徒,有开枪射击的暴徒,还有抱着尸体哭泣的女人,直到女主角离开画面,导演还久久的把镜头停留在那个女人身上。
《罗马》从剧情以外的纬度感受电影的魅力女主角在医院分娩那段也非常细致,视线停留在女主角身上,四周都是繁忙的医护人员,有做手术的,有递器具的,有抢救的。当手术台后景深里,那对医护人员抢救婴儿的时候,女主角非常紧张的不停朝那个方向张望着,导演分秒不差的完成抢救过程后,最终把已经死去的婴儿递给女主角,让她最后再拥抱一下这个还未降生便已然去世的婴儿,导演开始还给观众制造希望,让观众以为可以起死回生,可最后还是残酷收场,这种胎死腹中的悲剧被导演表现得淋漓尽致。
《罗马》从剧情以外的纬度感受电影的魅力还有最后海边那段,女主角虽然不会游泳,可是她奋力的向孩子溺水的地方奔去。巨大的海浪一阵一阵向她拍去,每一阵海浪都把她往后推一步,可她依旧勇敢前进着,直到海水抵达她胸口的位置,女主角还拼命的用手抵挡海浪的冲击。最终成功救起孩子,然后回到沙滩上,一家人在夕阳里,相拥而泣,这幅经典的画面也成为了电影的宣传海报。
《罗马》从剧情以外的纬度感受电影的魅力整部电影还有很多值得细品的长镜头画面,里面都有无数的故事和细节,很少有电影能如此真实的再现当时,卡隆好像是用上帝之手在操控着摄像机镜头,这部《罗马》从更完整的方面去展现了电影艺术,也帮我们从另一个纬度去感受电影的魅力,卡隆的获奖是当之无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