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在山东西南部。
外出旅游时,介绍自己来自何处,辄言:小地方,山东济宁。对方多一脸茫然,于是进一步说,知道曲阜不?知道。知道兖州不?知道。知道梁山不?知道。知道微山湖不?这个也 知道。--------这些都归济宁。哦--------对方似乎明白了。
济宁的名气有点小尴尬。
济宁,这个城市的名字来自一条河。大禹治水时,天下有四条大河:江,河,淮,济,称为四渎。所谓渎,就是有独立源头又流入大海的江河。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就是淮河。济,就是济水。
济水发源于王屋山太乙池,这是一条很奇怪的河,从源头到东流入海,三隐三现,一会伏入地下,一会有涌出地面,一路折腾,流经河南山东,东流入海。后来,黄河不断地冲进济水河道,终于夺了济水水道,济水,本来就是个时隐时现,常枯常涌的河,这一下终于消失了,也有研究说,济水未枯,依然 在地下奔流,一路从河南东来,至东阿与泰山西麓的地下水汇合,所以,阿胶生焉。但无论如何,地面上看不到济水了,只留下一串带“济”的地名,济水发源地就是河南济源,山东省会济南,就是因为地处济水南面,另有济阳,济宁。
先有济州,后有济宁。
济州,得名于济水,巨野郓城是济水的流经地,长江边上有江州,江州司马青衫湿,就是今天的九江,黄河边上有河州,在今天的甘肃南部一带,济水有济州,这是宋代行政区划。
北宋时期,是中国人幸福指数很高的一个时代,你看看,高俅的公子要霸占林冲的妻子还要什么白虎节堂的圈套,搁在现在,嘿,简单多了,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汴梁城有多繁华。济州,因济水得名,治所在今天的巨野,今天的济宁,那时称任城,隶属济州。《水浒传》里,燕青济州打擂,就是到巨野参加群众运动会。宋以后,是金,金大德二年,巨野发大水,把济州治所迁到任城,到了元朝,济州升格为路,称济宁路。这是济宁一名的首次出现。
有人说,所以叫济宁是因此地处济水以北一块安宁之地,此说不免牵强,历史上,江河水际,叫宁的地名多了,更多的是寄予了一种希望,希望江河安宁,少发水患。长江之南,就有江宁,就是南京,淮河之南,就有淮宁,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哦,就是包公放粮的陈州。希望辽河安宁,干脆一个省份就叫辽宁。济宁,更是希望济水安宁。
那位四川人李白,唐朝的大名士,一路仗剑去国,挥毫写诗,也不是一住济宁多少年,唐时,今天的济宁还叫任城,归兖州,李白住在兖州的沙丘一带,就是今天的兖州火车站附近,当然,那时没有火车,李大哥也不是坐火车来的。偶尔到济宁来喝喝酒,是到贺兰酒楼来喝。这家酒楼,应该是一家姓贺兰的人开的,应该是西北人氏,李白的祖上就是西凉皇室,莫不是李诗人来消遣莫名的乡愁?但至少不是今天的太白楼。今天的太白楼是明朝的一个城门楼子,和李白一丝关系也没有。只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把这个城门楼子和李白扯到一起,当地文人更愿意把这件事情坐实了,言之凿凿。四方工商士人到济宁莫不一睹太白楼为快,一窝蜂地题诗奉承,有促狭者在太白楼上题诗曰:
你也夸来他也夸,
不是东扯就西拉,
若是李白看见了,
劈脸给你两鸡巴。
明清两代,应该是济宁的黄金时期。
最鼎盛时,是山东省第二贸易城市,第一是聊城的临清。
济宁之盛,全赖大运河。宋元之际,黄河又泛滥了,夺了泗水河道。泗水,发源于山东泗水,一溜南流,直流到长江边上的扬州,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唐代,泗水是可以流到长江的。
泗水,也是一条古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个川,就是在泗水。唐时,泗水还从容优雅地流到长江的瓜洲,在瓜洲入长江。那个瓜洲,便在京杭运河与长江的北入口处,传说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便在这里。
只是宋元之际的这次黄河泛滥,一下把泗水淤积了,往南流不动了,也和济水一样,留下一串带泗的地名,多在江苏安徽:泗阳,泗洪,泗州,泗泾。
泗水流不动,滞留在兖州徐州之间,于是,兖州徐州之间,形成一片大水:微山湖。初时,只是四片比较小的水面,以地名来称,分别叫: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在济宁城南,济宁城北另有五个湖:安山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和马场湖,所以叫南四湖,北五湖。济宁在一片汪洋中。
元朝,大运河重新设计,开凿,很大程度上,疏通,和利用里济宁周围的一片水域。历史上,中国的大运河有过三次开凿,春秋一次,隋朝一次,元代一次。元代这次是为了漕运,就是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京去。江南一带盛产米粮,苏湖熟,天下足。北方需要大量的粮食。元代运粮原是从海上运,船出长江口,贴着海岸线,颠颠簸簸到塘沽一带登岸,船夫祈祷海上顺利,在登岸的地方建起了海上保护神的庙宇:妈祖庙,就是今天天津的天后宫,随后人群聚天后宫一带居住,一个伟大的城市-----天津诞生了,天津有俗语: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天津,是因为漕运诞生的城市。济宁也是。后来,因为海盗等原因,海上运粮成本增加,就决定改为内河运输,审视全国,利用遗留的京杭运河残段,再开挖一些新河段最为可行,于是,新的京杭大运河应运而生。
元朝的京杭大运河,连接的是江南地区和京城,偏偏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仅是盛产米粮,有逐渐成为文化中心,经济中心,远在北京的统治者对那一片说着吴侬软语,到处小桥流水的地方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他们需要经常去巡视一番,那里稳定了,心里才踏实,一个强大的帝国才能顺畅地运转。
北京到江南,大运河成了最好的行走途径,一路龙船浩荡,少了车马颠簸,还能沿途展示皇家天威。京杭运河,把江南的米粮一船一船运到北京,让骑马驰骋,征服天下的蒙古人吃到鱼虾膏粱,也把来自皇宫的声音更快地传到遥远的江南,显示了权力的威严,不经意间,江南的丝竹顺着运河一片悠扬地传到京城,顺运河带来的南方丝绸 ,柔滑得让惯穿毛皮的蒙古人爱不释手,马背上的琴声或许也从京师开始,登上运河船,要到一片风花雪月的江南,去展示一番粗犷和豪放。 苏杭的折扇带给京师的蒙古贵族不仅是盛夏的凉风,还有汉族人难以企及的文明。。。就这样,来来往往,大运河承载的不仅是经济,还有文化和政治。到了康熙乾隆是尤甚,皇帝的龙船一次次从运河里浩浩南下,也不仅是满足这对满族祖孙皇帝对江南烟雨的痴迷,更多的是向天下喊一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济宁最应该感谢的是郭守敬,是这位水利专家设计的大运河,给济宁带来600年的繁荣,若没有你郭守敬的开凿运河,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微山湖越来越大,南四湖和北五湖连成一片,济宁城成一片孤岛,到那时,济宁人可能一边捕鱼织网,一边自豪地说,我们是济州岛人。也可能,济宁归了微山。
济宁人愿意津津乐道的是:从元代起,管理运河的最高衙门就设在济宁。这说法过分。从元代起,运河管理是分段管理,尚无最高管理。运河全段中,济宁有一段地势较高,航运困难,南来北往的船只至此需要抬船上岸,,经常翻船,殊为不便。后来,有水利专家白英在运河地势最高处引泉河入运河,船只从运河到泉河,再出泉河,回到运河里,便利许多,航运量增加。此处的水利原理和秦朝时史禄在灵渠用的办法是一样的。逐渐,朝廷把管理运河的权力集中到济宁,出现了运河总监,曾国藩,林则徐都做过这一官职,都到过济宁。
运河上其他河段也有总监。总监并不管全程。
运河汤汤,济宁不知不觉间繁盛起来,南通吴越,北极幽燕,青岛还渺无踪影,只是即墨县的一片渔村,济南,只是山东巡抚的办公地,官场往来,大明湖听听书,千佛山观观秋景,论生意买卖,切,和济宁差远了,一时间,济宁运河里舟帆云集,操着吴音的江南人初到北地,再这里先上岸领略一下北方风情,大都来的北方人渐行渐奇:天气越来越热,济宁这地方一片泽国,俨然江南风光。南方的竹子运来了,时鲜水果也能运来,姹紫嫣红,让北方人开了眼,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多了,运河码头上做生意的小商小贩多了,到处行走做生意的山西人多了,言语耿直的胶东人多了,茶肆多了,酒馆多了,戏园子多了,流来流去的银钱多了,大街上攒动的人头多了,市井传闻多了,艳遇和奸情也多了……
北传的昆曲和进京的徽班都曾在济宁停留,在济宁的码头上设场做戏,让习惯了高门大嗓的济宁人耳目一新。踌躇满志进京考试的举子会在济宁停留,官场失意黯然离京的官员也都经过济宁,河边酒楼上远远传来的歌女笑声定然引发的是不同的心情,善于察言观色的茶房知道什么是眉高眼低,甜甜地笑,慢慢地说,开的是店,卖的是饭,客人满意就是银钱。
金发碧眼,穿着长袍的神父来了,他们谦恭地捧着《圣经》对每一个人微笑,顶着十字架的尖顶教堂里悠扬的钟声告诉孔子的乡邻,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另一位神灵的存在。
满城的商贩鄙夷地看着城外来的怯生生的买主,喊出能够“拦腰砍”的狠价,说着“奶奶日的”“王八的孙子”骂人巧话。人来人往,转脸就忘,见面说话,先把你镇住,不出十句话,仿佛半个济宁城都是他家的。
甏肉干饭成了济宁人最喜闻乐见的饭食,大块的肉,雪白的米,一吃满口香,还会有什么比这好吃?整日里,运河里船如流水,大街上人流如河,店铺里生意兴隆,货如山积,钱如水流。谁也不会怀疑济宁城有一天会衰败下来。济宁说到底是一个因运河而兴盛的商业城市,多小商小贩,崇尚的是小商小贩的商旅文化,由“拦腰砍”的价格就看出这不是做大生意的做派和思路,多是蒙一个算一个的策略。名气最大的商号是一家腌咸菜的玉堂酱园,老板还是苏州人士。虽然与孔夫子的老家近在咫尺,但绝对说不上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论文人,说来说去就拿一个李白这一外地人遮羞,人家仅仅是来喝喝酒,好在近年出来一个乔羽,这是地道的济宁人。
明清以降,最有名的人物还不大能拿得上台面,潘馥。潘馥,有“江北才子”之称,聪明过人,宦海沉浮,长袖善舞。依附张宗昌,力主杀掉记者林白水,依附过曹锟,张作霖。曾任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张作霖皇姑屯遇难时,潘馥本来也在车上,只是在天津刚刚下车。济宁到兖州的这段铁路就是他争取来的。
先是太平军,这一批来自广西,横扫大半中国的势力,所到之处都不太平,1853年,北伐的太平军在济宁仅仅烧毁粮船就有一千五百多艘,抢掠店铺,烧毁民宅,奸淫烧杀无数,济宁城一片破败。坚忍制心的曾大人平定了长毛之乱,天下原该太平了,济宁城也百废待兴,踉踉跄跄,刚刚恢复了元气,1911年,从北京到江南更加便利的交通路线出现了:铁路。火车,在中国出现了。这个卧在在两根铁轨上,狂吐着浓烟的怪物,一声嚎叫,跑起来居然风驰电掣,从天津到浦口,轻轻松松,又快又便利,比船好多了。
火车逐渐取代了舟楫。清政府要修铁路,从天津到镇江,经过济宁,后来不知道怎么改了主意,改为从天津到浦口,不经济宁,改经兖州,济宁工商士绅请愿保路,潘馥时任山东实业司司长,上下奔走,清政府作为补偿,修建济兖铁路一段。----基本就是一段盲肠。
津浦铁路的出现,让京杭大运河迅速衰败,几乎是,转眼之间,济宁城无可奈何地看着运河的粮船没有了,花船没有了,满载南北货物南下北上的商船没有了,零零星星的打渔船点缀着一河清水,城南的河道淤积了,城北的湖泊荒废了,大街上的人流稀疏了,生意和店铺萧条了。往日的繁华没有了。六百年的繁荣消逝了。
济宁城疲惫了,长长地出一口气,摇摇头,骂一声“奶奶日的”,一丝苦笑,像是自嘲,唉,气数尽了。
且说济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