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入脑入心。
学过数学的人都有很深的体验,数学知识很容易遗忘,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等却在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令我们终身受用!
新课标提出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呢?要寻找核心素养与学习经验的关联,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新课标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1个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数学学生科本质、利于未来学习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和旧知、新知的关联。在深度上要注意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楚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闻一知十,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我们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看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灵魂--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教材可对不同教材版本进行对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拓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