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我眼中的苏东坡

作者: 阅己阅人 | 来源:发表于2022-12-25 01:04 被阅读0次

林语堂先生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确实如此,苏轼是一个跨越千年永不过气的偶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有个“单元学习任务”,是关于学写文学短评的。而在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中分别有苏轼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同时,我还布置同学周末观看央视纪录频道收看《苏东坡传》1—6集,然后,指导同学以“我眼中的苏轼”为主题写一篇文学短评,学生的习作虽然稚嫩,但是,那种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勇气,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从中选两篇学生习作,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苏轼:冲破逆流的孤勇者

                  高一(1)班  张潇洹

苏轼,有人惊叹他那豪放不羁的诗词,有赞叹他那心系苍生的胸怀,亦有人调侃他那把普通食材吃出不同滋味的好心态,在我眼中,苏轼是行于悲凉之中,却以豪气冲破逆流的孤勇者。

他少年得志,首次赴京参加科考就一举名震京城;当年的礼部主考欧阳修都慨叹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天子认为他有宰相之材——本该是意气风发平步青云,可小人当朝,骨中傲气令他不屑于折腰奉承。荒谬的“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黄州、惠州、甚至海南儋州,贬地一偏再偏更偏,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取代了曾经的无限风光。阅尽宦海险恶,饱尝溺水之危,常人难经这样的苦楚,他却总能随遇而安,睛耕雨读,心灯不灭。

在黄州,他咏叹着:“栋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穿上了芒鞋短褂,躬耕于田野,自给白足。在惠州,他赞叹着:“岭南万户皆春色。”修葺西湖,与民众同乐。在儋州,他本以为无生还之望,连自己的棺木都备好的人,却开学府,修水利,施药济人,泽被海南。有人称他一个人点亮了一座城,一次次将流放罪臣的蛮荒之地,打造成人间天堂——他总能在破败不堪的生活中找寻那一缕美感,过它个潇洒快活!

苏轼宛若是雪地中的孤鸿,明知不可为,却毅然留下爪痕。又或者说,是傲然于世的风骨成就了苏轼,明明生活多艰辛,可他从不叹风云多变官位起伏,只将豪气从笔尖流出,将民本民生镌刻在心中,竭力做好分内的每件事,不遗余力地改善当地的民生,在黑暗的官场中,做着一个“愚蠢而令人不解”的逆行者。

赖少其老先生叹苏轼:“东坡太糊涂。”是啊,他太糊涂了,可世人不应多些这糊涂劲吗?常人不必念叨着人生苦短风尘奔波,而是踏实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自然可以有不虚此生的回报;官员不必为了职位高低宦海沉浮而费心,而是竭力造福一方百姓,自然会成为百姓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而吾辈学者更应追随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概,不畏学习中的挫折,自然可以奔赴心中渴望的星辰大海。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便是我眼中那冲破逆流的孤者——苏轼。

                  苏轼:于凡尘中超脱

                    高一(2)班  王伊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我深感他可贵之处在于:历经千帆,染尽岁月风尘,仍旧笑对生活。

“乌台诗案”,苏轼苦难的开始。此前是春风得意,此后是避之不及。生活的重创给予他巨大打击,他几度消沉,几度迷惘,却不明白灿如彩云的才华注定会遭到他人的排挤。生活的窘困,政治的失意,在那时排山倒海般朝苏轼袭来。

但苏轼是一位智者,智者是可以超脱这些凡尘纷扰的,苏轼的超脱是在时间流逝中的一种看开,一种乐观,一种难能可贵的旷达。

困难之处,正是人生境界突破之处。在黄州,苏轼的内心也是凄苦的,但他一直在寻求自我突围,他发现自己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只能选择改变他自己,以另一种形式去理解世界,岁月终是给了他答案:“一蓑烟雨任平生”。最后,在苏轼面前,剩下的只是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他终于从凡尘中超脱而出。

我想,生命的意义就是承受,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当时的苏轼,“苏轼”才成为了“苏东坡”——生活窘困就自得其乐,仕途失意就寄情山水。

年月让人成长,阅历使人丰富,苦难促人厚重。回首往事,苏轼曾在暮年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之暮年,心境淡泊,身如轻舟,黄州惠州儋州是古代文人的迷途沙漠,但这里却是苏轼的浩瀚江海,他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从此成为了中国文人心中的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东方哲学智慧从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是消解而非战胜,是用至死不渝的浪漫去渡尽人生的劫难。

很喜欢苏轼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句话。人的一生,比起江水永恒、青山不改来说太短暂,尽情地享受每一刻的欢愉,也终将会将清风明月,尽收心底。

相关文章

  • 教学札记·我眼中的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 齐帆齐微课<9>||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壹)

    林语堂先生读过苏东坡的札记,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研究钻研苏东坡的资料,在1944年写的《苏东坡传》,...

  • 我眼中的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 我眼中的苏东坡

    苏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文人,因他兼具才、情、义、趣、智,是一个有温度、有情趣、有志向、有境界的人,他不会因为...

  • 我眼中的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称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苏轼是汉族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 我眼中的苏东坡

    梦回北宋。道中遇雨,但见一人,目光深邃,丰神俊朗,竹杖芒鞋,不觉风雨,谈笑自若。诧异间,恍然大悟,他就是苏轼! 在...

  • 我眼中的苏东坡

    说起苏东坡,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东坡肉,进而是一连串的美食,年少时,我亦是如此。 年幼时,一直以为苏东坡是一个不折不...

  • 我眼中的苏东坡

    在我了解苏东坡这个人之前,我对于苏东坡的印象只有他是个大文豪而已,在看了这本书,了解了他之后,我对他最大的印象并非...

  • 我眼中的苏东坡

    通常我们介绍一个历史人物,总要先进行一番开场白,比如这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呀军事家呀政治家呀文人呀等等。但是有一份名单...

  • 我眼中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是“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为苏东坡所写的传记,这本书让我对苏东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发现他是一个多面性的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札记·我眼中的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mi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