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 三三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5-06 12:32 被阅读0次
史铁生

书名: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故事梗概:此书收录了作者一系列的短篇散文。从不同故事中呈现了他在地坛对为什么活?要不要死?为什么写作?这三个问题的沉思。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1 作品的性格

看不同的文学作品,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不同作品呈现的性格。以前,我只会跟着作者文字的描述,跳进一个个场景中,去感受故事本身。最近不同的作者切换看,作品本身的性格差异越发凸显,让我不由得退出故事场景,去感受作品性格所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性格样貌。看迟子建,我感受到了,一个姐姐的温柔娴静;看李娟,我感受到了,一个女孩儿的精灵古怪和活泼开朗;看史铁生,我感受到了,一个中年大叔的稳重,隐忍和豁达。仿佛和作品对话了一样。这个新奇的体验和发现,让我穿梭在不同的时代,打破了时间的限制,看到了过去人物犹如在眼前一样的鲜活。文字的力量如此强大,貌似生命中再也不能缺少文学。

2 北京的地坛

刚毕业那会儿去过天坛,除了天坛矗立的样子,再无其他印象。仔细查阅,我知道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在古代,帝王在“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不同季节祭祀地方也不同。天坛在北京的南边,地坛在北京的北边,有“天南地北”的说法。日坛在北京的东边,月坛在北京的西边,反映了“日东月西”。而在这四个坛的中央,是故宫,代表了故宫的重要地位。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用来祭祀和祈福的。

天坛 地坛 日坛 月坛

史铁生去的地坛,他是在哪个古树的树荫下沉思?又是在哪堵墙下郁闷的呢?真想去看看呀!

3 史铁生的地坛

史铁生引用了尼采的话“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无论是什么心境,他都会去地坛,仿佛不言语的地坛教会了他要接受当下的境遇,最后他豁达地说:“要是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

上帝为锤炼生命,步设下了一个个残酷的谜语。悟到谜底才让人畅快豁达。后来已经搬家离地坛越来越远了,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地坛是他精神世界的另一个自己。

在21岁最年轻气盛,充满抱负的年岁,便要与轮椅终身为伴。地坛像一面镜子,把他从外到里层层剥开,把愤怒,不甘,命运的不公等等,摆在面前。可能是地坛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以及冥冥中皇地祇神的指引,让这些斗争渐渐淡去,留下平静和活的勇气。

我想我们每个人也需要一个这样的“地坛”。小时候我们称之为“树洞”。在那里,我们和所有情绪和平共处,无好坏差别;在那里净化升华,总是充满希望和爱地面对一切。

相关文章

  • 《我与地坛》

    那天无意间看到米喜老师写《我与地坛》的读后感,其实巧了,这段时间我也刚好在读史铁生,读《我与地坛》。米喜老师的文章...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带着一丝震撼,读完了这本书。史铁生先生,身残志坚,写下了这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与内疚。是文字,为...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对于这本书一开始是在读书的时候接触的,但是我当时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篇课文,一篇可能会做为阅读...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正值青春年华才21岁的史铁生,因病双腿残废,曾经三进三出友谊医院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给了他太多苦难。最后他只是淡...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吗? ...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

  • 《我与地坛》读后感

    一个充满情缘之处——地坛。 历尽沧桑的古园,失魂落魄的汉子,亘古不变的,火红的太阳以及那永久的,难以忘记的回忆。看...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暴风雨之夜,非常适合用一本书来平复狂躁不安的内心。我选择了《我与地坛》,细腻的文字、平缓的语调、朴实的情感...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印象中《我与地坛》留给我的关键词是“史铁生、轮椅、坚强活”。 而于现在的我来说,反而是“母亲、欲望、写...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此去经年,你的忧伤感悟温暖了我的视线——“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ml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