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那些天,在空间刷屏的人可真不少,基本上全都是吐槽大学生活的。当然,也有些同学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成长了,在大学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出来,让他的好友一看便以为他是顺其自然地适应了大学生活,接受了大学生活。
其实,翻看我们空间转、发说说的历史记录,我们会发现那还真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每次我们这一代人遇到了什么事情,每次我们这个时代遇到了什么事情,全都可以在我们的空间说说记录里找到一些影子。我相信,多年以后,我们翻到大学这一页的说说记录时,一定也会有一些别样的感受。尤其是,从高三到大一的这一段时光,你会发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就像坐过山车,充满着穷途末路的惊险刺激,也有着殊途同归的平静坦然。
高三那年,值得所有人记忆的东西有很多,说不辛苦是假的,不论你是哪个省市的,不论你高考到底考了多少分,也不论你是否提前招生,没参加高考就提前闪人了。总之,患难有深情吧!这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我们与试题之间的奇妙感情,已经在无形当中变得很深厚了。所以,高考一结束,你可以尽情地放松,成宿成宿地追剧、打游戏,没日没夜地出去泡吧、鬼混,全国各地甚至出国去到处旅游,但你内心深处巨大的空虚感是无法填补的,是无论什么也填补不了的,就算你重新再去高三走一回,高考结束之后一样空虚如此。你可以在高考结束继续学习,每天都争分夺秒,试图营造一种类似高三的充盈感。但那些都没有用,在你的内心深处,你会隐约发现,你依然空虚。
我觉得,高三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一切奇迹都有可能在那里发生,一切莫名其妙的情感都有可能在其中孕育。陷入其中的时候,我们竭力要挣脱出来,祈求时光快一点过去,甚至时常意淫着艰苦岁月过去之后的神清气爽。可后来,我们脱身而出,却开始怀念,一心想要扎进曾经我们一再厌恶的囚牢。或许,我们明知回不去,才敢在精神层面这么勇敢;或许,正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召唤着那一种孤独的痛苦的繁杂的慌乱的羁绊,高三才让我们这些过去的人如此神往。
同时,高考也是一种神秘的东西。一块跳板,一个转机,一次历练,一场梦幻,一片虚无,一切默然。我们因为高考产生了太多种东西了,高考如此单一也如此复杂,一切的一切都由它衍生出来,可它终究只是一个点,一个模糊的点。似乎盈盈一握,却又空空如也。可以说,我们这些上了大学的人,生命中多多少少与高考有着很深的情缘,它引导着我们来去,仿佛我们做的一切,全都是高考的附属品一样。
这种潜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不可道出的情感,我自然是悟不透的。但是我发现,尽管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除了我们给高考生补课,高考值得我们利用的几乎为零。可我们无论距离高考有多遥远,跟高考的关系再疏远,高考也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在意的。
高三与大一相隔究竟有多远?
剽窃个创意,我应该回答,永远。
因为是在是相隔太远了。仅仅是一个可以供我们自由支配的暑假,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许多东西都远了。
高三的时候,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被排的很满,从早上睁开眼睛,一直到晚上闭上眼睛,匆匆忙忙的满满一天,日复一日。接近重复的生活,就像是一首被单曲循环播放的歌,固定的前奏,熟悉的旋律,连高潮都让人听腻歪了。最开始不习惯,找各种理由坚持下去,把爱的人的名字或者励志的话,写在每天都能一眼看到的地方。后来也就适应了,像凤姐(班主任)说的那样,百日誓师过后就不累了。最后,就到了高考,每个人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几分,争分夺秒,也产生了考前综合症。高考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被神化的东西也不过如此嘛!就像平时测试一样,习以为常地就过去了。然后是焦急紧张地等待成绩,再然后就是焦急紧张地等待录取通知书,再再然后,就慢慢到了现在。
刚上大一的时候,满怀憧憬,希望能像传说中那样悠闲快乐地过活。当然,我们这些人不会主动走向堕落,只是希望能够享受那种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进行紧张充实学习的那份快感罢了。可后来我们发现:在大学,你不学习,就过不了考试,就没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大学就跟没上一样;在大学,你不好好学习,在高中时一点一点攒下的竞争力就会屁用没有,找工作的时候只能充当分母。
想想曾经嘲笑中国大学体制的时候,就觉得可笑,想嘲笑当初的嘲笑。我们的大学比不过外国的大学,并不是因为大学生活的很颓废,而是因为我们累了半天却做了许多没用的事情。其实我们大学生活的真的很累,绝对不比外国大学生轻松多少。
上大学之前,我们花费那么多年,只为了一个高考,无论你平时怎么样,只要你高考分数考高了,什么都不用担心。可大学不一样,每一次考试都绝对不能挂科,挂科的后果每所大学都不一样,但一样的是后果都很严重。所以,在大学,我们时不时就需要紧张一把,以最快的速度补笔记,最快的速度背重点,考完之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忘掉。记得强哥在讲述他大学临近考试才疯狂补笔记的经历时,还觉得离我们挺远的,没想到现在我就已经在向强哥学习了。
上大学没几节课,许多老师都说,高中是被动学习,大学就是主动学习,全都靠自己,靠自学。事实也的确如此,不学就挂科,自己看着办呗!写作学老师说我们现在是,高分低能,低分低能。
人们总说上了大学就算进入了半个社会,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圈更复杂了,见识广了。的确是有部分事物广了,大学的人也真是多了,每天都能与大批大批的人擦肩而过,尤其是在快上课和下课的时候。但每天与我们面对面走过的,基本上都是陌生人,都是与我们无关的人。不像高中,学校很小,有些同学可以在宿舍到教学楼之间打一路的招呼。
我们在大学结交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各种民俗文化都有,这个层面上,我们的朋友圈的确是广了。可大学的专业分得细了,我们的朋友大都是自己这个专业的,聊得话题,未来从事的工作,等等之类,慢慢都窄了,会形成一个小圈子。这个小圈子里有自己的流通语言,外人来了听不懂。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广的,又显得窄了。
有人说,大学过得特别快,是因为特别轻松;也有人说,大学过得特别快,是因为特别忙碌。有些人,每天过得都挺悠闲,有课的时候去上课或者逃课在宿舍,没课的时候也在宿舍,玩游戏、追剧,或者出去谈恋爱;也有些人,每天过得都很累,成天跑学生会、跑社团,天天各种“收到请回复”。
说实话,大一比高三的确多了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大一新生们普遍表示大一比高三更累,用一句经常被提及的话来说,就是,忙了半天也不知道忙什么呢!除了高三与大一相隔了一个暑假之外,这其中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我想,大一之所以忙碌却让人感觉不到充实,是因为我们之前那么多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大学,我们把经过十多年努力之后所能达到的意义推移到了现在,可我们现在能够承载着那么多年的努力吗?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把大学看作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奋斗目标,我们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意义就是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我们甚至很少有人会去想,我们上了大学之后要干什么。上了大学,我们就以为万事大吉了,比别人费了那么半天劲才考上的大学,能没有竞争力吗?
可现实告诉我们,上了大学才是一个开始,之前的那些努力都是个屁。学了那么年习,什么生存、生活技能都没有,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只能从零开始。所以,大学生活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更不是人们流传的那个样子。想玩就玩,随便学学就能够毕业,你当中国大学是精神病院呢?成天混吃等死,你凭什么挣钱养家糊口?
许多人会质疑,上大学有什么用?
上大学当然有用。我觉得应该这么发问,你上大学之前的努力有什么用?
如愿上了大学,你却找不到那种奋斗多年终成大事的成就感,所以,你就算再忙碌也空虚,内心深处深深的空虚。就像小说中常有的剧情,主角从开头就肩负着某些使命,经过无数的打怪升级,终于完成使命。可到了最后,主人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却陷入了深深的空虚当中。当然,这一点是读者感受到的,作者也会感受到。但主人公是绝对不会在小说的结尾傻不拉唧地说,我真空虚。
我们这些年就像是在沿着一部小说的剧情走,高三就是一个剧情濒临结束,所有坏蛋都出来准备挨揍的高潮部分。我们热血沸腾,咬牙切齿,虽然早已疲惫,但也享受着多年努力,终于杀敌的快感。最后高考结束,敌人全都倒下,开始和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们摆酒席庆祝,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皆大欢喜。这其实正是空虚前的征兆。
最后,小说中的一个白头发白胡子老头告诉我们,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成功晋升大学,你们将在大学继续修炼自己。
这么一来,虽然目标还在,要为了事业(金钱),为了爱情(美女),继续奋斗。但这些目标,远没有高考更让人有拼劲了,可能是因为在高考拼过头了吧!当然,我们被童话故事骗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高三与大一究竟相隔有多远?不亲自走过这十多年,是永远不会知道的。
2014.12.23——12.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