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同理心》的第三章——将你的同理心付诸行动。虽然我们所有人都有同理心,但并非所有的共情者都具有慈悲,共情者会将其付诸共情体验的行动上。
心理学家提出缺乏互动的人比具有传统高危行为,如吸烟、高血压、肥胖、缺乏锻炼的人更易患病和死亡。如果我们彼此连接,我们使用供给能力并付诸行动,我们就会更健康、更快乐,虽然事实是如此,但是我们却并没有做,这就是我们受苦的原因。
也有很多的人是有共情缺陷障碍的,是因为他们只是通过他们的视角看待,而不是从我们的视角出发如期所是的看待、衡量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像很多父母是以自己的要求标准来管教孩子,而从未放开自己的世界而走进孩子的世界,所以孩子其实有的时候需要并不是对他的爱,而是说真正的能够理解到他内心正在想什么,从他的孩子的心理出发去开始帮助孩子,去解决他自身的困惑和问题。
不光是对别人要有慈悲共情的心理,还有对自己也要有慈悲共情的心理,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向自己伸出同样的橄榄枝。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未疗愈的“内在小孩”,甚至受伤的“内在成人”,我们自身某些部分受到了伤害而遭受痛苦。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学会了隐藏痛苦,艰难前行,看起来就像从未受过伤,痛苦过一样,我们把受伤的自己和感受藏在硬壳里。隔绝了这些铜墙铁壁,随着时间过去,受伤的自我只会更害怕,愤怒、受伤和羞愧。与此同时我们还忘记了自己某些部分还在流血,还在饱受孤单折磨之前,我们剩下的人格已经形成。
不管你是对别人有同理心,还是对自己都要有同理心,这是我今天晚上看书的收获,最关键的是要付出在行动上,而不是看着而已。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就是为了和谐舒服吗?具备同理心,才能够让你自己在周围的人群中更加的有人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