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脸》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医学史与医学伦理学教授Sherwin Nuland所著的一本描写罹患致病疾病或遭遇意外的人们如何走向死亡的充满人文气息与理论依据的科普读本。
1 《死亡的脸》内容总结
作者通过对于各章节主人翁罹患的致命疾病的机理梳理、医护关怀以及临终时刻的描写,主张人们应该在死亡的那一刻选择以自己意愿或者自己能够欣然接受的方式来面对和迎接死亡,死亡不应该是不洁和丑陋的,而应该是充满从容和尊严。
2 《死亡的脸》内容分述
2.0 选择属于自已的死亡
人们对于死亡的神话,重点在于“有尊严的死去”,但由于人体生物性机能的衰败,在面临死亡的临界点时,尊严往往是丧失的,作者希望通过对罹患疾病的人们在面临死亡和途径死亡隧道时,让普众更多了解那些在人体内发生的基于生物和物理特性的医学事实,例如血液循环的停止、组织的缺氧、脑部功能的丧失、器官的衰败以及维生中枢的毁坏。
2.1 绞痛的心
讲述了作者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看到疾患死亡的情景,一位52岁的事业有成的男人因为罹患心脏病而突发心肌梗死导致心脏猝停,经过在冠状动脉疾病病房的开胸术也未能拯救他的生命。
2.2 衰竭的心
详细叙述了心脏器官的功能与运作机制,分析了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演进机理。
讲述了死于慢性充血性心脏衰竭的一位成功银行家如何与作者产生交集,在作者对其患病进程进行跟进时如何在他面前去世。
2.3 无解的老化之谜
通过描述作者的祖母逐渐老化的过程,也呈现了她生体各个功能性部分的衰退、老化与病变,最后死于中风。
2.4 老者的死亡之门
死亡即是不可避免的老化引起,而老化则是被损耗理论描述为细胞周围和细胞内的环境会对其造成慢性伤害,这种伤害的累积会导致DNA的变异造成细胞丧失功能并让细胞最终死去;另一种老化的理论认为,老化完全取决于基因,基因程序就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2.5 阿尔茨海默症
通过倒叙与回顾的形式,讲述了一位罹患多年阿尔茨海默症的中老年患者患病的表现以及这种渐进式疾病的恶化和由此带给伴侣和家人的煎熬。
科普了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定义、溯源患病的机理以及在疗护过程中应对措施和治疗方式的进步。
2.6 谋杀与安宁
讲述了发生在康涅狄格州的一起恶性谋杀,被杀害的小女孩被刺数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从病理学的角度解释濒死体验是十分可怕的,在临床死亡前有一个极短的瞬间被称作“剧痛期”,以此来形容生命要从原生质中分离开来,再也不能相存相依继续生存下去。
2.7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总结外伤死亡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分别是立即、早期和晚期死亡。
描述了上吊、绞刑、溺水等死亡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机理和致死原因。
2.8 艾滋病的故事
讲述了一位西班牙裔男人罹患爱滋病的病理演进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
讲述了爱滋病的临床定义、病理机制以及抗击治疗的研究进展。
2.9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分析了HIV病毒的致病结构、侵袭人体的方式、在宿主体内生存和繁殖的机理以及对脏器的伤损。
2.10 恶意的癌症
由医学史上第一种被发现由职业环境引发的癌症——“鳞状上皮细胞癌”为援引,讲述了肿瘤演进史。
2.11 癌症与希望
讲述了作者的两位被确诊有恶性肿瘤的男性患者如何渐渐走向死亡。
2.12 教训
作者认为,死亡最大的尊严就是死亡之前的生命尊严。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姑妈在罹患绝症后,家人用“善意的谎言”来支撑她死前的尊严。
2.13 死亡的向导
作者希望死亡来临的时候能够夺回控制权,希望在家人的围绕之中安静无痛苦的死去。
作者展示了对家庭医生制度复兴的诉求,只有对自己的病人足够了解,了解他们对于死亡的哲学观才能更好地在病人临终时以更适宜并能被病人接受的临终关怀方式去对待病人。
3 《死亡的脸》一句话评语
《死亡的脸》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教授同时也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的Sherwin Nuland所著的书籍,他以跨越医学专业领域的视角,将发生在医护场所中稀疏平常也是人们在自然规律中无法逃脱的病痛与死亡的课题,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通过注入哲学思辨和伦理学范畴的思维范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出出充满苦涩、无奈却也释放出安详与从容的人类生存与死亡交织相伴的记忆画卷。
(原创保护文章,版权属于作者,任何形式转载、转运请联络作者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