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国一时,有一天我接到一个认识的家长打来的电话,她开口就向我说抱歉,因为她儿子“害”我儿子学会打某种线上电动游戏。
她说她那几天也到学校向不少家长、同学说抱歉,因为她儿子同学的家长到学校找老师举报这件事,说她儿子害同学沉迷于电动游戏、没办法好好读书。
我第一反应就是:什么叫“害”?如果我儿子自己选择打电动游戏,这是我儿子自己的问题,与她儿子没有关系吧?她完全不需要向我或我儿子道歉。
她说她很难过这事,但也只能这样处理⋯⋯我安慰她后,回头问儿子,儿子非常轻描淡写地表示,她儿子只是介绍一种电动游戏,他觉得好玩就玩,这不是谁的责任。
我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诱人并让人沉迷的事情,不是A引发、就是B引发,如同我很喜欢看漫画小说及美食,如果要责怪别人,我想我怪不完。
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一种中性,尽管让我们不适,但唯一破解的方式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件事引发我们内在的真实状况。
我从不会在儿子打电动游戏这件事着墨太多,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与纾压的方法。于是当我只将重心放在“如果儿子沉迷某件事、我内心会产生什么不安”的焦点上,我要先处理与观照的,就是我自己,从不是别人。
人们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恐怕仅有“将主权放在自己手中”,回到自己身上与心里,而非急着怪罪他人。
儿子依然持续打电动,国高中六年日起有功,边打边嫌弃妈妈我不会打电动、头脑不够灵活。直到大学课业重,自己摸摸鼻子妥协,为了课业没办法每天持续,只好顺势而为。
我不赞成打电动游戏,但我也不将此视为万恶之源,更不会牵拖他的同学、家长、或是任何与此相关的人事物。
问题的本质只在于这个人为什么这么选择、这件事对他的意义是什么、他掌握了什么、可以适度调整什么⋯⋯当清楚后就不会有过多的焦虑恐惧,反而事情不会恶化,更不会造成彼此的冲突。
这几年辅导高中生申请大学,所有学生顺利录取,许多家长都表示他们觉得我帮助孩子重新找到自己、真正认识自我,而且这是他们孩子有始以来最主动积极的时刻。
其实真正的原因不在于我多厉害,而是我清楚知道:每个人都是有机的能动者,只是长期被外力影响、而失去自己的主权。
我在辅导的过程中,哪怕是引导制作一份报告,我都不断协助他们做很踏实、靠近自己内在思维的练习,而不是仅要他们像一个机器一样完成每个“别人觉得重要的步骤”。
将问题解决的主权回归主体,这样带来的好处反而长远~愿与此刻也正接近这个想法的人们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