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乌伯庸
太监这个词在今天可以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了,骂人不举可以说他死太监,但是在古代,尤其明朝,太监可是无数人心中的奢求,不论是刚进皇宫洗擦马桶的小宦官,抑或是千辛万苦认了个干爹的中层太监,就连皇宫外面的很多“完人”,也都梦寐以求能够当上这个宦官的最高阶——太监。
万历年间,北直隶地面上有这么一个泼皮无赖,平时不读书也不识字,每日里就是沉迷赌博不能自拔,久赌必输,日复一日,终于到了彻底输得一文不剩的时候,债主上门来讨债,穷赌徒家徒四壁无一物,只有老婆女儿在家,要债的把老婆抢走抵了利息,这赌徒一瞧这日子没法过了。
当时许多宦官仗着万历皇帝撑腰,到各地征收各种名目的税,实际是帮皇帝搜刮钱财,宦官们左手大收,右手小花,就已经算是出手阔绰了,这在赌徒的眼里煞是羡慕。于是,在又一次还债期限到来之前,这人做出了个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但在那个年代也还是比较普遍的决定,但这人已经身无分文了,付不起专业刀手的手术钱,所幸咬牙自己动手,命大没死,待得养好伤后就把闺女一卖,拿着钱托关系进宫当宦官去了。
想必已经有人知道我在说谁了,这人就是后来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大明朝鼎鼎有名的权监(太监)。
刚入宫时两眼一抹黑,跟在带自己入宫的宦官魏朝后面,溜须拍马,极尽奉承之能事,并最终取得魏朝信任,俩人拜了把子,靠着魏朝的推荐,魏忠贤升了好几个台阶,混到了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手下当差,这个皇长孙就是朱由校。
彼时的王才人虽然生了皇长孙,地位最高,但太子朱常洛宠爱李选侍,王才人逐渐失宠,后来竟然因为与李选侍发生口角而被殴打,气愤而死,这一年是万历四十七年。
明史上对这一段记载的比较简略,只知道在这段时间内,魏朝因为要同时侍奉太监王安与皇孙朱由校,分身乏术,魏忠贤便与把兄魏朝的“对食”客氏(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也就是奶妈)勾搭上了,在名义上算是搭上了“后党”这条线。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驾崩,光宗皇帝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太监王安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底下的魏朝,魏忠贤也都跟着有上了台阶,话说这一年魏忠贤已经52岁了。
朱常洛这个皇帝因为万历皇帝恨屋及乌,从小便招父亲讨厌,虽然在一干大臣的拥护下被立为太子,但也仅仅因为他是长子,所十七人以自小也没怎么好好培养,当太子时整天就和妃子们混在一起,不仅有十个女人(有名分的),子女加起来便有17人,大多是当太子时候所生,当上皇帝后更是肆无忌惮,即位第十天后不能下床,第二十八天驾崩……
因此,朱由校在小的时候,更是没人管没人疼的,亲生母亲因为失宠,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所以朱由校这样并不顺利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对政治的不感兴趣和对太监们的依赖,尤其对自己的乳母客氏极其依赖。
朱由校当上皇帝后,立即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并给二人赐婚,可见这二人在这个16岁少年心中的地位。
这时的明朝也已经是千疮百孔了,但天启皇帝并没有太过着急,而是窝在宫里做木匠活儿,这是古代许多皇帝中特别独特的一个喜好,我想起了宋徽宗的花石纲,按道理说这个木匠皇帝似乎要更能消耗民脂民膏,但却是宋徽宗更快地把国家糟践完了。所以我也说不出批评朱由校的话来,毕竟这个少年去世的时候也才23岁。
天启三年,魏忠贤被加封为东厂提督,加上他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位,可以说是太监第一了,其实也正常,东厂这么重要的位置,皇帝自然要让自己的心腹去掌控,不过魏忠贤在也自作主张地提拔一些人,打击一些人,引起了朝臣的不满。
天启四年,御史杨涟上书皇帝斥责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引发了魏忠贤的报复,史书记载六君子被杀,且被杀的手段很是残忍。
阉党这个名号是东林党人起的,起初有东林党人想把持朝政,在所有职位上都安置东林党自己人,有其他官员不忿,于是被东林党人打压,这些人遂寻找到魏忠贤,两下一拍即合,这才有了阉党这些人,随着魏忠贤的势力越来越大,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朝廷上下内外几乎都是魏忠贤说了算了,就连边关的军饷也是魏忠贤亲自负责,据说崇祯皇帝登基杀了魏忠贤之后,边将便因为欠饷而发生兵变。
今天我们有许多看法是这样的,史书出自文人之手,文人一支笔,能妙笔生花,也能含沙射影,所以魏忠贤在处理政务上是胜于东林党的,毕竟写文章与治国是两回事。战事吃紧的时候,魏忠贤用人也不分阉党还是东林党,毕竟一致对外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点上,确实胜东林党太多,要知道袁崇焕在党属上的划分也是阉党来着。
魏忠贤的地位越升越高,一直从九千岁升到了九千九百岁,甚至天启七年春天开始,各地官员甚至纷纷为魏忠贤建设生祠,以表示魏公公的功劳,天启皇帝也不阻拦,还写匾额相赠,如果朱由校能多活几年,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但老朱家的儿子命短是一特色。
这年八月,在湖里划船时船被大风掀翻,朱由校落水,虽然被救起,但受了惊吓,久治不愈,便召见自己在世的唯一一个弟弟信王朱由检(这是老朱家当时在世的最亲近的血脉了,朱常洛虽然生了七个儿子,但只存活了俩),传位给他。
我觉得朱由检本人应该也是很意外的,因为这场事故很意外,一个23岁的人总会有儿子的,这历史的玩笑把朱由检送到了皇帝位,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确实是个悲剧,但我们也不知道朱由校如果是个长寿君王又会是怎样?
崇祯皇帝上台后大刀阔斧,先贬魏忠贤去凤阳守灵,后又逼其自尽,一代权监魏忠贤就这样被崇祯皇帝轻松地消灭了,时年59岁,我甚至想,如果崇祯不下死手,也许魏忠贤也已经没几年活的了吧。魏忠贤死后崇祯还不解恨,又把尸体肢解,把头悬挂在城头示众;把客氏贬到了浣衣局,后又派人用鞭子活活打死。专权四年的魏忠贤被连根铲除,这也是崇祯皇帝最大的政绩了。
朱由校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弟弟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虽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但这个弟弟显然是一点儿都不信的,我估计换谁在17岁的时候听到这种话都不会相信,都会嗤之以鼻。
故事在这里还没有结束。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听到太监曹化淳说了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史书接着记载: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
也许,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才明白了哥哥的话,毕竟这时候他当皇帝17年,也已经33岁了,但显然来不及了。
欢迎各位踊跃留言,你们认为魏忠贤是怎样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