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自航海大发现之后,丝绸之路这一区域好像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在商贸方面不再如以前般万众瞩目,但命运在新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使命,一种新的产品开始在该片地区被大量发现和开采,并为世界各个国家疯狂需求,那就是黑金——石油。
最早的时候,人们普遍相信波斯是有着大量石油资源的,但第一个获取波斯十年的石油勘探开采特权的人很遗憾并没有找到好的油田,而第二个人一举通过贿赂获得了60年的特权。但是在前几年的勘探中也是失败重重,甚至特权主人的巨大财富都被石油的勘探消耗一空,甚至到了不得不变卖特权的境地,就在新拥有特权的公司也要无力负担、即将叫停之时,油田喷发了,一切的投入都有了回报,而且是巨大的回报。
有了石油,英国海军的船就可以跑得更快、更久,这又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增长,使其能够打败注重钢铁和煤炭的德国人。但日益增长的军事和民间对石油的需求,也让英国政府对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越来越重视,不得不与各个国家周旋、争夺、瓜分石油开采地的掌控权。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英国人在中东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不断地把更多的石油出产地划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断地谈判要求更多的地区,似乎当时的世界和现在一样脆弱,现代社会只要断网就会瘫痪,而当时的世界只要石油中断就会瘫痪(现在同样,因此各国都努力的增加石油储备)。这一时期,俄罗斯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俄罗斯结合多个周边地区形成了苏维埃政权,也就是苏联。该思想得到了很多中东地区人民的关注和追捧,也与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人不得不进行防范措施,避免影响扩散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由于英国当时获得的波斯是有开采特权实在是太具有优势了,苏联和法国都不断地批判波斯的愚蠢,波斯当地的群众也抱有同样的看法。
在受尽英法的剥削之后,美国人似乎成为了新的救星。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战争的损耗让美国对于石油的获取和焦虑也在不断增长,对在美国国内的地址探索表明美国并不具备特别强大的石油资源,因此如何找到自己控制下的石油出产地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波斯人此时觉得美国就是救世主,能够给保守剥削的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美国人也是这么承诺的,但是别忘了,当时英国人也这样承诺过,但英国人说话从来不算数,而美国人在最初给出美好的承诺之后,波斯人发现他们和英国人一模一样,甚至比英国人还英国人,波斯人再一次绝望了。
最终,波斯人意识到不可能妄想得到任何西方国家的帮助,要想获取独立和财富必须靠自己,因此波斯强硬地宣告要推翻此前的协议,剥夺英国人的开采特权,英国人当然愤怒,但是面对波斯当地民众一次次对工地工厂和开采工作的骚扰,英国人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和波斯人协商如何修改协议,最终不得不做出了让步,给波斯部分利益。波斯人也从这次事件中学到了新的道理:
波斯人以及那些关注此事的人,都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不同的寓意。他们在这一课中学到,所有那些虚张声势的西方国家在谈判桌上根本不堪一击,而那些占有资源的国家最终都能迫使这些获得特许权的人回到谈判桌上来。西方国家可以尽情地抱怨,但胜利终将属于资源占有者。
……
然而事实上,世界大势已然逆转。西方的力量和影响力正在衰退,并且似乎注定会进一步减弱。继续插手当地事务要付出代价,改建大使馆的花园要付出代价,从来不说实话也要付出代价。这些代价就是当地人的疑虑、担忧和不信任。
不论如何,这都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儿,没有永远的强盛和欺凌,但弱者要想打破不好的局面,需要的第一步必须是自己的勇气,就如第一任伊拉克总理说答复英国人说的:
(英国人说):“我们英国人希望最终给予(伊拉克)完全独立。”
(伊拉克总理)贾法尔答道:“夫人,完全的独立不是给予的,它向来都是夺来的。 ”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在德国和苏联之间,夹着一个波兰。对德国来说,由于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无法进入大西洋去与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贸易,唯一的选择只有向东发展,去建立自己的丝绸之路,而波兰的位置就至关重要。对苏联来说,一来波兰的一部分领土原本就属于苏联,因凡尔赛和约被划给了波兰,因此波兰一直就是苏联的眼中钉,另一方面,近年来苏联内部一直进行着混乱的清洗工作,既包括对波兰间谍的清晰,也包括对自己的战斗英雄的清晰,因此,苏联当前更想维持稳定,而不是贸然发起战争。由于以上原因,德国与苏联,这两个原本互相辱骂敌对的国家,居然破天荒地发起了结盟,约定瓜分波兰,并且互不侵犯,只能说利益至上了。而对英国和法国来说,波兰的位置同样重要,它是阻止德国将势力伸向中东的重要缓冲,因此英国和法国早就宣称将积极帮助波兰进行反侵略,这一下德国和苏联两个强国联盟对付波兰,英国和法国两个同盟国一下子压力陡升。面对两大强国对波兰的侵犯,英法两国最终也只是做做样子地派飞机去抛洒了一批严厉谴责的传单而已,并坚信自己的这一行为有效地减缓了德国的攻击。但事实是,波兰很快就被德国和苏联瓜分殆尽了。从此,德国靠着和穆斯林同样对犹太人的厌恶思想和希特勒的活力演说开始将势力慢慢渗透到中东,威胁起了英法的重要资源来源。
对德国来说,因为地理的问题,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资源,既包括石油、煤炭、钢铁等军工业资源,也包括粮食这一重要的生存资源。英法对于德国的打击战略,也是积极阻断其他国家对德国的资源输出,而当德国得到波兰这一重要战略地位后,因为粮食的日渐短缺,开始把目光跑向了还热乎着的“盟友”苏联。苏联的西部,有着丰富的粮食产地,而东部则较为荒凉,因此可以说苏联是靠着西部出产的粮食,养着东部的人民。德国企图侵略占领苏联西部的粮食产地,而对于荒凉的东部,则是非常明确的抛弃策略,对于因此可能带来的成百上千万人饿死的问题,德国人认为这是为了德国民族生存所必要的牺牲,这是历史上最冷酷无情的态度了。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对于德国的谋划,苏联内部不是没有人产生警惕心,不断有人提示斯大林,也不断有间谍的情报传来,但斯大林坚信自己对德国局势的判断,认定其不敢贸然对苏联发动战争,但战争就那么突然地发生了,在苏联的粮食成熟之时,在苏联承诺给德国的资源运完之时。德国实际上发起了两路攻势,一路往东,进攻苏联,一路往西,进攻地中海至北非区域,两路行程钳形,希望最终能够为中东区域的占领形成优势。在一开始,东西两路都很顺畅,西路直达北非,而且和当地的阿拉伯人、穆斯林都关系融洽,东路则算是打了苏联一个本不应当的戳手不及,斯大林听到侵略消息的当晚更是直接惊讶到要晕过去,苏联节节败退,德军很快就把战线推进到距离莫斯科20公里的地方,斯大林甚至打算放弃莫斯科而去,而苏联西部的粮仓产地,更是直接落入了德军手中。局势看起来对德军一片大好,出乎意料地就能顺利实施既定的战略方针。
不过其他国家也不会坐看战争,德国的侵略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自己国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德国最终需要的还是资源,而这一定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美等同盟国都开始和苏联重新结盟,帮助苏联抵抗德军的攻势。他们一开始没有直接参与战斗,而是去控制住伊朗、叙利亚等对德国非常重要的资源产地,这和古代打仗必断其粮道一样,切断石油的供给使德军的推进越来越缓慢。另一方面,由于苏联在撤退的过程中把粮食等资源都带走了,德军虽然占领了预想中的地区,但却并没能得到大量的粮食补给,因此燃料和食物的双重短缺使德军战士又冷又饿,军队也无法推进,当战争被拖入严冬之后,德军更是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短缺,本就有着极重反犹主义思想的德军开始改变计划,本来德国打算在中东选出一块地方将犹太人全都赶过去让其建立自己的国家,但粮食的短缺使得德国人疯狂起来,为了减少粮食消耗,德国决定用毒气直接杀死这些犹太人,这造成了二战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大屠杀,直到现在依然为人谴责。
最终,德军无法坚持下去,投降了,欧洲也由此分为了不再如以往般强大的西欧列强集体和摇身一变变得异常强大的东欧苏联集体。西欧列强从此之后只能形成欧盟来统一各方的实力,才能在世界上播的一席之位,而苏联,就发展成了足以与美国对抗的世界两大超级大国。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在二战结束后,欧洲的西方列强帝国基本实力都受到了打击,因此英国也不再是一方实力强横的绝对霸主,之前英国称霸的时候,控制了印度、东南亚、波斯等地,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财富,现在,由于实力的减弱,控制力也不由得持续下降。而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在殖民地和控制地区一贯的傲慢态度,使得当地居民的反英情绪持续高涨,迫使英国开始了大撤退。
同时,随着苏联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思潮开始逐渐占领亚洲,这一思潮也逐渐开始影响中东地区的国家和人民。英国不断地压榨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导致中东国家的独立自主思潮越来越兴起,而美国为在阿拉伯国家开采石油提出的优渥条件,也使得伊朗等地强烈要求重新拟定英国的石油开采财富分配。
由于伊朗不断闹独立以及苏联的亲近,英美两国开始谋求合作来共同压制伊朗的独立之路,方法还是那个方法,打压现任积极倡导独立的领导人——伊朗首相,扶持新的顺从英美的领导人——伊朗国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逐渐开始介入这个被丝绸之路连接沟通了数个世纪之久的地区,并试图将之纳入自己的控制。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不仅体现在军备竞赛中,还体现在对中东地区的国家控制权争夺中。美国最为看重的国家就是伊朗,由于其地处苏联南方边境,又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争取其统治者的亲近是非常重要的。而中东其他石油出产国也同样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很重要。但对于这些国家自己来说,争取独立和完全掌握石油出口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这其中,埃及的领导人首先发难,开始整治冒险,以阶段苏伊士运河为威胁强迫英国放开对其的控制。英国一直都很骄傲,因为遇到威胁就直接打算军事打击,然而埃及直接想办法真的阻塞了苏伊士运河,直接导致英国的石油甚至是基础资源的供应被阻断,相当于是大大的失败,不得不让步埃及。这一下让埃及领导人大为出彩,而中东的其他国家也纷纷侧目,开始萌发寻求阿拉伯世界统一的思想,后来更是组成了阿拉伯联合国。
另一方面,苏联的共产主义也在积极地渗透伊拉克等地,这些国家虽然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支援——军事和基建、经济支援。但大部分财富最终还是进了统治阶级的口袋,普通民众根本没有得到好处,依然过着艰苦的日子,因此共产主义利用这一现状,积极宣传反西方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甚至盖过了埃及领导人的光辉,阻碍了其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打算。这又迫使其领导人去寻求和美国的接洽与合作,由此可见,什么思想、敌对都是虚的,只有利益才是实的。
中东国家的另一种做法,就是利用美苏两大国的竞争,坐收渔利,比如伊朗,虽然一直是亲美的,但也同时收受着苏联的好处,美国不得不持续投资来避免其落入苏联的阵营,这些财富最终都流入了伊朗的统治阶级,美国也是没办法,虽然对这一地区的投资得到了很大的战略好处,但付出也着实很大,而且不定哪天伊朗就因为利益而反水了。
第二十三章 霸权之路
中东地区的石油国家逐渐开始反抗西方列强的领导,英国最终退出了在该地区的统治,苏联对这些行动均乐见其成并保持支持,美国努力试图维持在该地区的控制,这一地区已成为世界竞争的焦点。
对中东国家来说,更好的选择是利用美苏之间的竞争来两边不得罪,两边都收益。并且依赖此政策,在七八十年代石油的价格得到了迅速的攀升,并且石油出产国争取到了大量的利益所得, 不再像以前一样大部分收入都进入西方国家的口袋了,因此这些国家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财富源源不断并且似乎永远也用不完。而这必将导致政府高层的奢靡和腐败,就如中世纪繁荣发展获利颇多的西欧一样。
石油价格的攀升使得美国与西方国家开始无法接受了,美国甚至发动了全国性的汽车减速、空调降温等节约能源的行动,并且积极对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的研发。
对于这些新能源的研发,石油出产国也有着忧患意识,毕竟石油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他们可能只是占着地理优势能够滋润几年,但什么也不干迟早会坐吃山空,更何况,不断涌入的财富也似乎花不完般需要找到出口,因此石油出产国开始积极地购买强国的尖端武器和核能源相关的研发和基建设施。西方和美苏倒也乐的出售这些资产,因为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开始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只能依靠出口自己能够提供的产品,来换取财富收入。这段时期他们的行为与现代美国敏感地不允许其他国家研发核能源完全是两面派,在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都积极地拿自身的武器和科技来换取石油。
当财富都进入统治阶级的口袋,贫富差距变大,变革就容易到来。苏联长久以来在该地区的默默耕耘没有白费,很快中东地区大部分国家就开始倾向苏联,而美国这边只剩一个伊朗,即使伊朗政权非常腐败无能,但美国也只能选择扶持。但最终,伊朗国王还是倒台了,这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只能寻求去给其他国家开价。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伊朗独立后,美国在中东这块重要的土地上失去了一直以来的控制权,开始极其没有安全感,不过好在伊朗新政府上位后,虽然不买美国人的面子,但对苏联也没有热情迎合,看得出新领导人是很积极地想要让伊朗真正的独立。因此美苏两个国家都开始把目光放到了阿富汗身上,开始打起了这块地区的主意,苏联甚至开始出兵进入阿富汗领地进行战争。阿富汗当然对苏联的出兵入侵反应激烈,美国从而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向阿富汗示好,积极帮助阿富汗反抗苏联。
另一方面,伊拉克的领导人萨达姆认为伊朗的政权更替依然是美国人插手的,另外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让萨达姆认为以后伊拉克必将遭到同样的对待,因此悍然发兵攻打伊朗。这时候本应该敌对的伊斯兰世界和犹太人开始突然变得亲密起来,以色列开始积极帮助伊朗,提供武器防御伊拉克的进攻。美国此时当然是帮伊拉克的,毕竟伊朗已经不在想要受美国人的摆布,因此美国也就断绝了对伊朗的武器输出,但伊朗人依然顽强的通过其他手段搞到了武器,并成功把伊拉克赶出了伊朗国境,甚至反入侵到了伊拉克境内。美国眼见伊拉克帮不动了,且萨达姆愈加疯狂,另一方面伊朗也开始放松对美国的敌对姿态,开始寻求和美国的和好会谈,因此美国顺势又和伊朗恢复了友好关系,并通过以色列这一“西方帝国的下属”来给伊朗运送物资。伊拉克再次对美国失去信任,可见国家之间的关系当真是千变万化,只要有利益,随时都可以转换朋友和敌人的角色。处于弱势的伊拉克开始转向与科威特的战争,去争夺阿拉伯水道,对于伊拉克与科威特的争端,美国表示不会插手,因此伊拉克便能放心大胆地入侵科威特了。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虽然在早起美国表示不会插手,但当伊拉克攻击科威特后,美国却开始派出飞机轰炸伊拉克的军工厂等地,并派出地面部队帮助科威特进行防御,而这种防御战在仅仅六周之后就获得了迅速的胜利。同时,苏联突然自行解体了,美国人赢得了冷战。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得到了历史最高的支持度。
在那之后,美国一边持续在资源、经济等方面制裁伊拉克,一边与藏身于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做斗争。由于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进入阿富汗寻求政治避难,美国不得不与阿富汗周旋,美国强烈要求阿富汗交出基地组织,而阿富汗则明确表示不会交出避难人员,除非有他们进行恐怖活动的明确证据。最终,911事件发生,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在于阿富汗沟通无果后一怒之下开始进攻阿富汗,想要找到基地组织的营地及本拉登本人,并同时进攻伊拉克,想要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扶持新的愿意遵循美国“民权”自由思想的领导人上位。
然而这两项目标都没能达成,美国没能再次获得之前帮助科威特反击伊拉克迅速胜利的辉煌成果,在阿富汗,不仅没能找到本拉登,而且深陷当地战争旋涡,而在伊拉克,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当地人民也同样没有迎来早起宣传想象中的美好生活,而是依然被各种政权战争交替,平民依然苦不堪言。而美国呢,美国深陷这两处战争泥潭,耗费了太多的经费与人员,却没能得到想要的目标,奥巴马甚至只想着如何早日脱身泥潭,结束这场旷日持久且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战争。
而对伊朗,美国依然没有放弃威胁和控制,只是由于另两场战争,暂时没有太多精力了。从美国对伊朗的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
……此类网络恐怖主义是合理的,只要它们是由西方情报机构策划的。这种做法与威胁伊朗使用武力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一个符合西方利益的世界秩序,维护他们在古老文明十字路口上的统治地位,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
结语 新丝绸之路
在中东这片地区,石油并不是唯一的天然馈赠,同样丰富并受到时代追捧的还有天然气、稀土矿、黄金、黑土、罂粟等,在这一地区都有着大量的储藏,这使得该地区虽然显得混乱不安,但却依然源源不绝地诞生这财富,当地的富豪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而当今的各个强国:美国、中国、俄罗斯、欧洲等,都在积极地建设和加强与该地区的联系,为未来谋划新的发展,而这一地区,中奖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也即——世界十字路口。
欧美国家试图在这片连接东西方的关键地区继续保有支配地位,但却徒劳无功。对他们而言,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似乎是场灾难。近几十年来的局势表明,西方在应对该地区时,缺乏一种站在全球史角度的、更高更广的洞察力。在这些决策者、政客、外交官和将军的头脑里,阿富汗问题、伊朗问题和伊拉克问题都是各自独立的,彼此间似乎没有什么紧密的关联。
然而只需后退一步,我们就能获得更宝贵的洞察力和更卓越的眼光,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片处于混乱之中的广大区域。在土耳其,对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分歧的政府封锁了互联网和一些社交平台,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议;同样的局面也出现在乌克兰,不同的民族诉求导致该国陷入分裂危机;叙利亚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的斗争代价巨大;由于身份认同和民族问题,高加索地区也处于转型期,特别是在车臣和格鲁吉亚;当然,也少不了更东边的吉尔吉斯斯坦,那里自2005年发生“郁金香革命”之后便陷入了长期的政局动荡;在中国西部也出现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恐怖袭击的威胁使得当局认为蓄意留长须是一种可疑的标志,并开始启动一项名为“美丽计划”(Project Beauty)的政策,以鼓励女性摘去面纱。
但是,除了西方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拙劣干涉以及向乌克兰、伊朗或其他国家施压之外,这地区还有很多其他故事正在上演。从东向西,丝绸之路正再次崛起。尽管人们对伊斯兰世界的混乱和暴力、宗教激进主义的兴起、俄罗斯与邻国的摩擦以及中国西部省份极端主义的猖狂感到困惑茫然,但这些其实都是这一曾经支配全球知识、文化和经济格局的地区再次崛起过程中的阵痛。世界的重心将再一次回到它千年之前的位置。
这一切的发生有着显而易见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垄断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海湾地区的资源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首要目标。此后,资源的价格一直左右着西方对该地区的政策。而且,比起诺克斯・达西时代,现在显然有更多的资源储备。仅里海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就几乎是全美国的2倍。人们在库尔德斯坦新发现了塔克塔克(Taq Taq)油田等储油地,其原油产量从2007年的每天2000桶飙升到如今的25万桶,这意味着每月都能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交界处的卡拉查干纳克特(Karachaganak)大型油气田,仅天然气储量就达到42万亿立方英尺。这一地区的国家正因其丰厚的自然资源而蓄势待发。
位于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地带的顿涅茨克盆地,一直以来都以巨大的煤炭储量而闻名,其开采量约为100亿吨,这里同样因为矿产资源而变得日益重要。根据最近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项地质评估推测,该地区拥有14亿桶的石油、约24,00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以及相当数量的液态天然气。离它不远处的是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田。该国地下储藏着不少于70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这使它成为全球第四大天然气供应国。还有位于天山矿带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金矿,这里的黄金储量仅次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盆地。在哈萨克斯坦,人们还发现了铍、镝等稀土矿,这些矿物是制造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充电电池的必须材料;这里还拥有开发核能及制造核弹头的基本物质——铀和钚。
就连该地区的土地本身也具有很高的价值。曾几何时,来自中亚的马匹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在中国的皇室和德里的市场都大受欢迎,并得到基辅、君士坦丁堡和北京史官们的推崇。如今,大部分的草原牧场都被改造成了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的高产粮田。这里的“黑土”(chernozem)非常肥沃,颇受欢迎,某个非政府组织发现,每年仅乌克兰就有价值近10亿美元的土壤被挖出来卖掉。
本地区的动荡不安或战争局势不仅反映在全球加油站的汽油价格上,还能影响到我们所使用的技术,甚至是我们食用的面包的价格。例如在2010年夏天,气候变化导致俄罗斯歉收,农作物的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确定了短缺数量后,政府立即下令10天之后禁止谷物的出口。这一禁令立刻影响到全球谷物的价格,仅仅两天就上涨了15%。 2014年初的乌克兰骚乱也导致了同样的后果:由于担心这一全球第三大小麦产区的产量锐减,世界小麦的价格出现了骤升。
这一地区的其他农作物也遵循着类似的规律。中亚地区的巴布尔橘子树曾经闻名于世;到了17世纪,这里的郁金香又受到了西欧各国的追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株郁金香球茎甚至能够换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河边公寓。而在今天,被哄抢的则是罂粟。这种在阿富汗全境都有种植的作物构成了全球海洛因消费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海洛因的价格,因而势必也影响着戒毒治疗和康复护理以及打击贩毒组织的成本。
对于西方来说,这一地区是怪异而陌生的,即便用异于常人的眼光观察也是如此。在土库曼斯坦,一座能够自动旋转、从而可以一直面朝太阳的黄金总统塑像在1998年被竖立起来;过了4年,所有月份的名字也被换掉了,其中4月被改为“古尔班索尔坦”(Gurbansoltan),以纪念总统已故的母亲。在邻国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在2011年以惊人的96%的选票再次当选;而一则外泄的外交电文则显示,明星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和妮莉・费塔朵(Nelly Furtado)曾经在一场私人音乐会上为总统一家进行表演,因为那报酬实在高得令人难以拒绝。而在建造了一根短期保有世界最高纪录的旗杆之后,塔吉克斯坦人又将注意力转向了修建中亚地区最大的剧院,新剧院的选址则位于在该地区最大的图书馆、最大的博物馆以及最大的茶馆旁边。
同时,在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Aliyev)——美国的外交官认为他的家族与教父柯里昂(Corleone)有的一拼——在最近的选举中以不太服众的86%的选票获得连任。我们还得知,总统的儿子在迪拜拥有总价高达4500万美元的别墅和公寓,这相当于阿塞拜疆一万年的人均收入——这对于一个只有11岁的小孩来说,可真是很不错。再来看南部的伊朗,总统公开否认大屠杀,并指责是“西方列强和独裁者”研制了艾滋病病毒,从而“可以将他们的药物和医疗设备卖给那些贫穷的国家”。
在西方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个落后、专制和混乱的地区。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2011年曾说道,中亚已经“因冲突和隔阂而分裂”。在这里,人们看不到商业与合作,有的只是“阻碍货物和人员流动的官僚主义等障碍”。她认为,“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人来说,通向更美好未来”的唯一道路,就是努力建立一个持续稳定和安全的国家,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前来投资”。在她看来,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这片土地才能够一直以不同方式占据着世界史上的枢纽地位。从古至今,各种思想、习俗和语言都在这个连接着东西方的熔炉里相互碰撞。今天,丝绸之路再次兴盛,但却被很多人所忽视。经济学家们已经注意到了黑海、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直至喜马拉雅山一带的地表、地下、水下和山脉中蕴藏的财富,但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那些在历史上没有太多关联,仅仅在一些表面数据上有着相似处的国家,如金砖国家(BRICS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以及曾经一度取代它们的薄雾四国(MIST,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土耳其)。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片世界真正的“地中海”。这里没有什么“野蛮的东方”或“新世界”等着被人发现,这里有的,只是即将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世界十字路口。
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城市日益繁荣,新的机场、度假胜地、豪华酒店和地标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有着巨额的资金可供挥霍。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Ashgabat)花费了数亿美元新建了一座总统官邸和一个室内滑雪场;而据保守估计,里海东岸的阿瓦扎(Avaza)旅游区已经至少耗费了20亿美元。
在巴库,盖达尔・阿利耶夫(Heydar Aliyev)国际机场拥有一座高度现代化的航站楼,其巨大的“木茧”和凹形玻璃都让来到阿塞拜疆的旅客明显感受到这个浸泡在石油中的国家的野心和财富。还有举办2012年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的水晶宫音乐厅,也同样如此。随着巴库的繁荣,来到阿塞拜疆首都的外国游客可以选择希尔顿、凯宾斯基、丽笙、华美达、喜来登和凯悦等知名酒店,或去更多新建的精品酒店过夜。仅在2011年,巴库酒店的房间数量就翻了一番,预计在4年内还会再翻一番。
石油行业外的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伊拉克的埃尔比勒,但它是库尔德自治区的主要城市。在这里,埃尔比勒罗塔纳(Rotana)酒店的房价比绝大部分欧洲首都和美国大城市的价格都要高:标准间是290美元一晚,含早餐及水疗,但是没有无线上网。
大量的新城市中心被建造起来,其中甚至包括一个新的首都——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Astana),它用了仅仅不到20年便拔地而起。如今这里坐落着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和平宫,以及高达330英尺的、树形的巴伊捷列克塔(Bayterek)——在塔顶的黄金蛋中,游客可以把自己的手放在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手模中许愿。
在外人看来,这里简直就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亿万富翁们正从伦敦、巴黎和纽约的拍卖行买来最精美的艺术品,并兴高采烈地在全球收购最好的不动产,其价格是那里的常住居民难以想象的:在伦敦的房地产市场中,这些来自过去苏联各共和国的买家所出的平均价格是美国和中国买家的3倍,是当地买家的4倍。曼哈顿、梅费尔、骑士桥和法国南部的专属私人住宅和地标性建筑,一个接一个地被乌兹别克铜业巨头、乌拉尔的钾业大亨或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富豪收入囊中。他们的出价最高,而且通常都是一笔付清。一些人还在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身上一掷千金,例如塞缪尔・埃托奥(Samuel Eto’o)就被里海的一位寡头政治家买下来,为达吉斯坦的安郅马哈奇卡拉队效力,这使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球员;另一些人则在树立国家形象上不遗余力,在巴库举办的U17女足世界杯开幕式上,詹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被邀来献唱,这与两年前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办的、仅有数百观众的上一届开幕式相比,真是不能同日而语。
贯通亚洲屋脊的新通道不断涌现,将这一重要地区以多种形式与四面八方连接在一起,如同过去一千多年所呈现的那样。其中就包括北方物流网络(Northern Distribution Network),美国通过途经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一系列运输走廊,将“非致命武器”运送给驻扎阿富汗的美军和联军,同时还用上了一些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占领时期修建的基础设施。
当然,这些通道还包括输油管和输气管,将能源输送给有财力、有需求的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的消费者。这些管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要么通到土耳其东南部的杰伊汉(Ceyhan)港口,要么蜿蜒横跨中亚大陆,以满足中国因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对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新的市场也被紧密地建立起来,促进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合作。在试图通过年天然气运输量9500亿立方英尺的新输气管以获得更多、更便宜的能源时,这些国家的利益达成了高度一致。这条管道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田出发,沿着公路经过赫拉特和坎大哈,最后到达巴基斯坦的奎达和木尔坦(Multan)——这是古代粟特商人和17世纪马贩子都熟悉的路线,维多利亚时期的铁路设计者和战略家以及加兹尼王朝的御用吟游诗人对此也不会陌生。
这些现有的和规划中的管道将欧洲与世界中心的油气田连接在了一起,不仅提升了能源出口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同时也提升了管线沿途国家的重要性。俄罗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把能源供应当作一种武器,在必要时可以让价格上涨,或者干脆切断对乌克兰的能源运输。由于众多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以及获得克里姆林宫支持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开放式股份公司旗下的成员公司)严重依赖,将能源和管道用作经济、外交和政治武器的做法,很可能会成为21世纪的一个大问题。普京总统的博士论文(尽管有人质疑这篇文章的原创性以及博士学位的真实性)就是关于俄罗斯矿产资源的战略规划与利用,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在东方,中国签署了一份为期30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订单,因而这些管线同样将成为未来中国的生命线。这一大笔钱(其中一部分要预付)为中国带来了渴望的能源安全,以及一条预计造价220亿美元的新管线,更使得俄罗斯在与邻国和竞争者们打交道时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信心。因此,当看到中国是唯一一个不对俄罗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期间的行为进行指责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时,也就不会感到意外了:一笔让双方都有利可图的能源交易显然比一个处于边缘地位的西方国家重要得多。
在过去的30年里,交通枢纽和运输干线也取得了大规模扩张。随着大量投资被用于建设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长达7000英里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已经通车,可以从中国一直通到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g)附近的物流中心——习近平主席曾于2014年访问过这里。半英里长的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鞋子、衣服等不易腐烂的货物,而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运送的则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整个旅程只需16天,远远快于从中国太平洋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
有人预计,这一耗资430亿美元的铁路建设项目将使得火车货运集装箱的数量从2012年的7500个增加到2020年的750万个。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另一条经过西伯利亚、伊朗、土耳其、巴尔干从而连接莫斯科、柏林和巴黎的铁路线正在规划中;更多新的线路将会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印度。人们甚至在谈论修建一条200多英里的白令海峡海底隧道,这样火车就可以从北京出发途经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直达美国。
中国政府精心打造着将城市、港口和海洋连接在一起的资源网络。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月不宣布新的大规模投资,用以升级或新建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大幅度提升贸易的数量和速度。中国正同它的伙伴们一起共事,后者的地位也从“铁哥们儿”上升到了“全天候”的战略合作关系。
这些变化带动了中国西部省份的崛起。由于这里的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沿海地区,许多企业纷纷搬到一些位于准噶尔山口附近的城市。现代的火车正驶过古老的关隘进入中国西部。惠普已经将工厂从上海搬到了中国西南部的重庆,那里每年能够制造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1500万台打印机,其中有数百万件产品通过铁路进入到西部的市场。福特汽车等厂商也紧随其后。IT界领军企业及苹果公司重要的供应商富士康公司,也关闭了之前在深圳的工厂而搬到成都。
其他形式的交通网络也取得了发展。每天都有5个航班将商人和游客从中国送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Almaty);阿塞拜疆的巴库机场每周都有35架往返伊斯坦布尔的飞机起降,当然,飞往俄罗斯的航班更多。从阿什哈巴德、德黑兰、阿斯塔纳和塔什干等地的机场航班时刻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张本地区城市间巨大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并且还在不断扩张——当然我们也能发现,它们与欧洲的联系实在少得可怜,大部分航班还是飞往海湾地区、印度和中国。
此外,这一曾经孕育了世界上最杰出学者的地区如今再次涌现出新的学术中心:波斯湾地区遍布着由当地政府和富豪资助,并由耶鲁、哥伦比亚等大学管理的校园;中国在它们与地中海之间的每个国家都开办了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非营利机构“孔子学院”,用来展示北京的慷慨和善意。
同样涌现而出的还有新的艺术中心,包括造型奇特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阿布扎比的古根海姆(Guggenheim)博物馆以及巴库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另外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建筑,如塔什干国家图书馆和第比利斯的萨美巴(Sameba)大教堂——后者由2006年在拍卖会上以9500万美元买下毕加索的《朵拉・玛尔》(Dora Maar)的格鲁吉亚富豪毕齐纳・伊凡尼舍维里(Bidzina Ivanishvili)出资建造。这片大地正在苏醒并将恢复它往日的荣光。
西方的精品服饰店,如普拉达、巴宝莉和路易・威登,在波斯湾、俄罗斯、中国等地区大量分布,并且销量十分可观——这真是绝妙的讽刺,高级织物和丝绸制品现在被返销到它们昔日的出产地。从两千年前的匈奴单于到5个世纪以前的男男女女,服装一直都是社会差异的标志,当今的人对奢侈品牌的渴求很容易找到其历史渊源。这同时也表明,该地区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财富和地位的精英分子。
一些不法分子还可以通过一个加密网站匿名购买武器和毒品。该网站故意起了一个能够让人们联想起历史上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的名字:丝绸之路。
当执法机关与新技术研发者之间不断进行着猫鼠游戏并试图掌控未来时,过去的历史对于正迈向新时代的我们来说,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研究历史本身(随着大学在该地区的蓬勃发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事实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与今日的世界紧密相连:在今天,对立教派、对立领袖和对立教义之间关于伊斯兰精神的争论,与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头100年中的情况一样激烈,这取决于人们如何解读过去的历史;俄罗斯与邻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也同过去一样紧张不安,对历史的不同诠释可以挑起、也可以平息昔日对手之间的敌意和争端。重视历史与现今的关系,对于未来发展会有极大帮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要以维护共同贸易和文化遗产的名义,重金投资将自己与西方绑到一起的丝绸之路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该地区掀起了一场电信革命。他们大量铺设、安置固定电话电缆和数据发送器,从而带来了全世界最快的下载速度。这些工程大多由华为和中兴等通信公司完成,它们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关系密切。工程能够得到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软贷款,有时也会以政府间援助的形式进行。这些工程使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有能力建造一些高精尖的设备——为了地区稳定以及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中国致力于与这些国家构建长远的未来。对这些通信公司的担心促使美国国会召开听证会,并得出结论:由于它们深受中国“政府的影响从而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因此华为和中兴是“不可信的”。荒谬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随后还发起了一项名为“狙击巨人”(Operation Shotgiant)的行动,秘密潜入并攻击了华为的服务器。
中国正在建设一张全新的、遍布世界的网络,这自然会让西方对中国的偏见越来越深。直至20世纪中叶,从南安普顿、伦敦或利物浦启航的船只,仍可以在不离开大不列颠领土的情况下前往世界的另一头: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经塞得港来到马耳他,然而从那里前往亚丁、孟买和科伦坡,在马来半岛稍作停留,最终抵达香港。今天,中国人也能够做到类似的事情:2004至2009年间,中国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增长了4倍多;在太平洋地区,公路、体育馆和宏伟的政府大楼,在中国的援助、软贷款或是直接投资的帮助下拔地而起;在非洲同样可以见到中国人活跃的身影,他们修建了一系列的据点,以便在业已展开的一系列新的“大博弈”中抢得先机,为中国在能源、矿产、粮食和政治影响力等竞争中布下重要棋子。
西方国家也处在十字路口上——如果它们的时代还没结束的话。在2012年美国国防部工作回顾会议的开场白中,总统奥巴马的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地指出他对未来的看法:“我国正处于过渡期。世界在我们眼前改变……”总统接着说道,有些事情“需要我们的领导。(因此)美利坚合众国将保持最强大的军力,以维护世界人民的自由和安全”。事实上,正像该回顾报告所表明的,美国的政策将再次被重新定位。报告阐述道:“我们迫切需要针对亚太地区作出调整”。尽管未来十年的国防开支被削减了5000亿美元并且还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奥巴马总统仍然竭力强调“我们不会放弃这一重要地区(亚太)”。该报告或许可以被无情地理解为:100年来,美国一直十分重视其与西欧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但现在是时候看看别的地方了。
英国国防部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英国承认世界正处于混乱和过渡期。该报告的作者以一种英国官员特有的轻描淡写的态度说道:2040年之前“都是转型期”。该报告声称,未来数十年要面对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意识形态复苏,以及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随着这一世界中心地区的发展初具规模,一些旨在规范本地区各种关系的机构和组织也纷纷成立。其中就包括以促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为目标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尽管有些人指责该组织是“侵犯人权的工具”,强调该组织成员不尊重《联合国反酷刑公约》,公然践踏少数民族权益;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随着白俄罗斯和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作为观察员国参加该组织会议,这种情况必然会发生。但不可否认,上合组织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加,并有可能超越欧盟的地位。土耳其就哭着喊着要求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同时远离欧洲。正如该国总理在2013年的一次电视访谈中所说的那样,土耳其有可能放弃加入欧盟,而将目光投向东方。他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更出色、更强大,而且我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不过,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待土耳其总理的这番表态,毕竟这块土地上的各个国家从古至今都一直奉行着两面策略,以便在利益冲突中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好处。然而,当说到正在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时,华盛顿、北京和莫斯科等地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可不是巧合。美国国务卿在2011年时说道,是时候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新丝绸之路上了,它将带来该地区的整体繁荣。
这同样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目标。2013年秋,访问中亚国家的他在阿斯塔纳发言时说道:两千多年来,生活在这片连接着东西方的土地上的人们,不论其种族、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可以合作共存、共同发展。他接着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其视为外交优先方向。”现在正是加强经济联系、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的良机,同时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时机——换句话说,即打造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我们进入到一个西方的统治地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都遇到压力的时代,对未来的不确定的确会令人不安。“阿拉伯之春”曾向人们许诺自由和民主,但最终证明那只不过是一缕虚幻的曙光,反而带来了该地区的偏见、痛苦和恐慌:“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及其支持者要控制这片地域的所有领土、所有石油以及所有受害者的思想观念。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突发性危机一定会出现,尤其是当国际原油价格的急剧下跌给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中亚各国带来重创之后。这些国家几代人都靠着石油和天然气过着富裕的生活,如今却苦苦挣扎于财政预算,不得不过起节衣缩食的生活。面对经济紧缩和政局动荡的双重压力,人们很难轻松快速地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在黑海北部,乌克兰局势以及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做法,已经严重动摇了莫斯科与华盛顿及欧盟之间的关系。相反,过去曾一直被边缘化的国家伊朗,如今却似乎正在找回缔造和平与繁荣的传统地位。当然,正在经历转型的还有中国,其经济在经过之前20年的飞速增长之后,如今已经开始放缓,并步入人们所说的“新常态”——即持续而非疾速的发展模式。中国和远邦近邻的关系,以及它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产生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国为此做出的巨大投入,都充分表明中国在为未来着想。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挫折和艰难、挑战和问题,似乎都是一个新世界在诞生过程中的分娩阵痛。当我们在思考下一个威胁将来自何方,思考如何应对宗教极端主义,如何与那些无视国际法的国家谈判,如何与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民族、文化及宗教建立各种联系的同时,亚洲屋脊上的交流网络正被悄然编织在一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被重新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丝绸之路》——从古到今的世界十字路口(一)
《丝绸之路》——从古到今的世界十字路口(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