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过苦日子、穷日子,习惯积攒、懂得节俭的,除却我们的前辈祖宗们,现在还好好活着的,就是我们剩下不多的上一辈,和大多数的我们这一辈了。以前穷和苦的岁月,老一辈的常说旧社会有多么多么的苦,单位还时不时就搞个忆苦思甜会,煮一大锅米糠野菜什么的,让不知足的年轻人尝尝啥才叫穷苦滋味。那时的我们也颇有几分不以为然,现在都啥时候了,还老拿过去说事,过去的不早就过去了吗?
我们的三十岁以后,日子就逐渐好了起来,好到后来都有点令人难以置信。过上了好的日子,我们会遗忘过去的穷苦吗?我们曾经以为会忘了,因为好起来以后起初的那几年,大碗吃饭、吃肉、喝酒全无节制,恨不能把早些年亏欠的,一古脑儿全都要回来。我们要回来了吗?才开始的感觉还真好,还真有差不多要回来了的感觉,但时间再长一点,就感觉有些麻烦了,不少的人身体都因食欲过度出了毛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啥的都有了。表面上看我们充分满足了吃吃喝喝的需求,但就此铲除了内心卑微的穷根了吗?后来发觉与我们的后生晚辈相较,还是没能摆脱穷苦年代形成的固有模式。即便是早就衣食无忧了,还是习惯于精打细算,还是乐于勤俭节约,还是得意于能省则省,还是对于将来的日子缺乏安全感。于是在晚辈的心目中,我们成为有钱不知怎么花的人、不懂得用钱生钱的人,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活明白的人。
我们真的就那么不堪了吗?我看还是得两说。有的观念植根于特定的年代,尤其是穷苦二字,经历过就会回流在自身的血液里,镌刻在骨子里头,就会长久挥之不去。这些个品格特性在应对生存危机时,就会迅速转化为超出常规的求生能力。但如果置身于衣食无忧的理想社会,则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些矫情、迂腐。不过我始终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收支状况可观的情况下,随之提升消费水平未尝不可。但故意的显阔摆富、奢侈浪费,那就超出了我们的论说范围,也不应该去摹仿推崇了。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库塔山街区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