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深迷上了Rachel Joyce的《一个人的朝圣》,花了一周时间,研读了两遍,整理了8000多字的笔记,删删改改,分享给大家。
年迈的哈罗德用了87天徒步跋涉627英里,穿越整个英格兰从最南端到最北端,去探望身患癌症的好友奎妮。为了好友而出发的哈罗德,627英里中没有停止回忆,也没有停止思考。与妻子莫琳压抑而悲伤的婚姻关系、儿子戴维的反抗、对奎妮的内疚......所有哈罗德无法释怀的东西,哈罗德通过一种“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的“简单”方式,寻找和倾听了心底的声音,对抗了内心的荒芜。
627英里.87天01
我是那种看书总喜欢理清人物关系和前因后果的人,第一遍读的时候,自己提出了许多疑问,比如:
疑问1:哈罗德与莫琳的婚姻关系为何走到这一步?
疑问2: 戴维发生了什么事情?
疑问3: 哈罗德对奎妮充满抱歉和负疚感,奎妮为何退出哈罗德的生活?文章后期更多次提到“真不该让她就这样离开的”,为什么呢?
疑问4: 请告诉她这次我不会让她失望”哈罗德曾经让奎妮对他失望?
疑问5: 是什么垮掉了哈罗德的父亲,战争吗?
......
这也让我在读这边小说的时候更有目的性,理解也更有方向。
02
当第二遍回头再去看的时候,发现作者其实在第一章,通过收信-回信-寄信这三个过程中的细节描述做了许多铺垫和暗示,对于理解通篇非常关键:
收信——那封“改变了一切的信”到来的时候,哈罗德与莫琳正在吃早餐。整洁干净的衬衫、系着领带、修正过的草坪、反复出现的吸尘器的声音、递错果酱......从哈罗德和莫琳日常的细节,可以感受出表面平静的背后两个人压抑的情绪起伏,与莫琳的婚姻已被推入“冷战”的敏感地带,让彼此喘不过气来。哈罗德与莫琳不同,莫琳把自己的悲伤表现了出来,她有自己的缺口,可是哈罗德没有,他太压抑了。
回信——该对一个罹患癌症即将离世的女人说些什么?太正式不行,太拘谨不行,哈罗德从来不会表达自己,加上这个消息太震撼了。最后,哈罗德选择简简单单地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就好,不再为说辞患得患失。二十年未联系的奎妮为何给哈罗德告别?包括哈罗德在寄信的路上这样回忆奎妮:“她还记得。过了这么多年,她还记得。而他却一成不变,任岁月蹉跎,好像她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他没有试着阻止她,也没有追上去,甚至没有道一声再见。”
寄信——哈罗德出门前与莫琳的最后一句对话:“会去很久吗?”,“到街尾就回来。”绕路、放入投信口又犹豫收回的手、下一个邮筒再说、为那几行软弱无力的字感到羞愧、莫琳叫戴维的声音……也许这些都暗示着混乱犹豫的哈罗德想逃离现状,一个人上路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他走了多久,他便思考了多久,与其说他是去拯救奎妮,不如说他在拯救自己,将自己从喘不过气的过去中拯救出来。
03
哈罗德的旅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加油站女孩、客店旅人、酒保、没有孩子的女人、远足男人、喜欢简奥斯汀的女人、银发绅士、骑自行车的母亲、医生、超级明星、追随者、嘈杂的朝圣者等等,他们是哈罗德朝圣路上的仅有的交流。加油站女孩给了哈罗德启示,促使他上路;客店旅人有人讥笑,有人怀疑,有人鼓励;远足男人和喜欢简奥斯汀的女人的争执让哈罗德思考与妻子莫琳的关系;银发绅士和没有孩子的女人以诚相待,给予哈罗德无言的感动;追随者和嘈杂的朝圣者告诉我们:人越多,行进的速度就越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旅程的每个人都不是白白出现,他们总在传达一些信息,哈罗德总是能从这些人身上看见自己,也进一步帮助哈罗德理清自己。
04
小说触动我的地方非常多。有些是小说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有些是人物性格本身,有些是作者细腻的表达。作者通篇在追求一种“朴实的简单”,实现了“以缓慢的速度抵达更远”的初衷。文中有许多佳句,这些句子同时实现了情节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却没有故作炫耀。现在我依自己的习惯进行类别,将其中最喜欢的句子分享出来:
行走的力量:
1. 哈罗德根本没有计划,整件事考虑得最少的就是旅途本身,没有走远路的鞋子,没有指南针,更没有地图和换洗的衣服等......
2.没有孩子的女人说:“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只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而吃,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3.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他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处,所以他的旅程从这一刻真正揭幕了。
4.这世上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
5.他这样坚定地走着,好像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离开椅子,像现在一样,走在路上。
6.如何坚持:“为了坚持到底,他一定要诚实坦然地面对最初推动自己迈出步子的感觉。”
7.旅程的意义:“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地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变的更加重要。”
8.他见过的人,走过的小镇,都是旅程的一部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牢牢将它记在心里。
9.有时他在黎明的晨光中与高峰期车流一块前进,有时他在如眉的弯月下踏着星光前行,月光下的树干像骨头一样发着森森白光。
10.好像他等了一辈子,就为了走这一趟,他不再在乎自己走了多远,只要还在向前。
11.我不焦急,但也不拖拉。只要一步接着一步往前走,总会到的。
12.哈罗德终于感觉又有人毫无掩饰地跟他交流,就像旅程刚开始一样。那时谁都没有任何期望,包括他自己。
13.他见过的人,去过的地方,睡在野外时看过的夜空。它们成了他脑海里的纪念品,每次都是这些东西在最艰难的时刻支撑他走下去。
14.没有了休息和希望,哈罗德失去了一切时间概念,也不确定自己到底吃了没吃。
15.他生怕和指南针一起弄丢的还有自己最重要、最坚定的一部分。
16.一步又一步,继续走下去。当他接受了这种缓慢的前进,反而开始惊讶自己走了多远。
17.土地的力量: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事物。
乡村与城市:
1.田埂间的土地高低起伏,被划分成一个个方块,周边围着高高低低的树篱。让人忍不住驻足遥望,自觉惭愧。
2.在广阔的天地间,哈罗德又舒服又安全,一切适得其所,他感觉自己成了某些伟大东西的一部分,再不仅仅是哈罗德。但是在城市,当视野变得如此浅窄,他又感觉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无论发生什么,他都还没有准备好。
3.他低头寻找大地的痕迹,找到的只有砖石和沥青。一切都让他不安:交通、高楼、拥挤的人群、嘈杂的童话声。他对路过的每张脸微笑,这么多陌生人,真让他筋疲力尽。在原野上孤独行走时清晰如明镜的事情,此刻在丰富的选择、喧闹的街道和展示着林林总总货物的玻璃窗前,缺渐渐模糊了起来。他真想尽快回到野外去。
4.在城里时,哈罗德的思维仿佛停滞了。现在回到野外,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走下去,他脑海里一张张画面终于又回来了。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回忆在他脑子里絮絮说这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5.城市会磨蚀他朝目标进发的意志力。
6.那里有如此事情在发生,如此多生命在忙碌、受苦、奋斗,全然不知在这座小小的山上,有一个他坐着,静静眺望。又一次,他觉得自己既超然物外,又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过是个匆匆过客。哈罗德开始明白这也是他旅程的真谛。他既是一个伟大过程的一部分,又不属于这个伟大的事物。
7.看着家家户户的窗口点亮昏黄的灯光,里面的人忙忙碌碌,并不知道有陌生人凝视,动作却依然轻柔。他又可以对脑海中回放的思绪和记忆敞开心扉了。
8.空中有一层厚厚的白云,压在整座城市上头,仿佛要将城里的生命力压榨出来。
饥饿、口渴、疼痛等身体层面:
1.哈罗德感受饥饿——“他身体的每一寸都在呼唤食物,一想起自己没吃的那份早餐,胃就狠狠地扭动起来......他举起杯子,口腔里满是渴望美食的唾液。一口咬下三明治,芝士的丰盈和面包的甜美一下在味蕾上爆发,仿佛这辈子从来没有吃过东西一样。”
2.哈罗德感受口渴:“罗德意识到嘴里的干涸,很快口腔就像被砂纸磨过一样。他试着不去想水,但一瓶水的画面一旦出现,他就接连想到了冰凉的液体在口腔内流动的感觉,身体越发因为这种渴望而无力起来,仿佛血液都流得更慢了,身体内部正在慢慢融成一片……冰凉的水滑过牙齿、牙床、上颌,冲进喉咙里。他几乎舒服得叹出声来。”
3.与身体的较量:“提伯顿与陶顿之间的旅程充满愤懑与痛苦,那是因为他强求了自己的身体,承担无法承受的东西,所以行走最终变成了一场与自己身体的战役,他输得无可奈何。”
心理描写:
1. “哈罗德不在家让她松了一口气”、“连那些寻常的声音——厅里挂钟的滴答、冰箱的轰鸣,都比平时大声。他去哪儿了?”、“试图用填字游戏分散注意力”、“一路小跑把车钥匙和开车的鞋子找出来”.......一连串的心理斗争将莫琳充满矛盾的心理情绪展露无遗。
2.她的心上仿佛有人一下一下敲打着,好像有什么被关在了里面。
3.莫琳去看心理医生,但并未得到想要的答案。“莫琳的话在沉默中着地。她双手合十放在膝盖上,摆好双腿。来这里要说的已经都说了,但还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她需要调整姿势,以控制内心翻腾的不安。”
4.哈罗德把奶茶喝掉,却无法吃下那碟司康饼,心中有种沉闷无趣,感觉就像奎妮离开酿酒厂后那些年一样。他只是一团穿着西装的空虚,有时说话,有时听到身边人讲话,每天上车下车,上班回家,却与其他人没有真正的交流。
5.一个悲伤的身影孤零零坐在长椅上,弓着背顶着风,望着海边,好像已经在这里坐了一辈子。她真想伸出手去抚摸,想得心都发痛。
6.他轻声说,每个字都小心翼翼,好像随时都有掉进情绪火山口的危险。
7.仿佛有股强大的悲伤在他体内横冲直撞,哈罗德紧紧闭上眼,张着嘴,发出一连串无声的抽泣。
信仰、鼓励、积极:
1.但你总要积极点,你一定要有信念,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2. 文章“朝圣者”的概念是由灰衣女士第一次提出来的,不过那是宗教层面的朝圣。哈罗德的朝圣是对自己内心的探索,与宗教无关。文中有一段是他的否认:“他不反对别人信奉上帝,但对他来说,宗教信仰就像是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世界,里面所有人都有一套相同的宗旨规则,唯独他没有。曾经他也有过需要信仰的时候,但宗教并没有帮到他什么。”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1.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
2.莫琳回忆了哈罗德的过去:“他父亲从战场回来,成了酒鬼,日渐消沉;他父母并不想要孩子;他母亲终于收拾包袱,一去不回;他父亲和好几个阿姨在一起过,在哈罗德满16岁那天让他离了家;往后很多年,他们都没有再联系。直到有一天,一个女人突然打电话,说是他的继母,叫他赶紧把父亲领回家,他父亲疯了。”
其他:
1. 哈罗德形容童年的自己:“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别人眼中不起眼的笨小孩”
2.监狱待了六年的酒保对哈罗德吐露心声:“我们都有过去,都有遗憾,希望有些事情当时做了或者没做。”
3.他无法想象没有她的生活,那就相当于将他生活中有生命的步伐裁掉,整个人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皮囊。
4.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他想到了躺在仓谷里内心的平静。他让这些东西一遍一遍在脑海里回放,脚下的大地一直伸向远方的天际线。
5.历史就是历史,你无法逃离你的出身。就算你戴上领带也不会改变。
6.纳比尔站着的时候双腿跨得很开,仿佛占据更多面积就表示他更强大似的。
7.哈罗德突然生出一丝钦佩,还有小小的骄傲。
8.两个灵魂之间的裂痕是无法弥补的。
9.你可以在车里无话不说,深知她会把你的话安全地存在脑海里的某个位置,而且不妄加评判,或者在以后提起来对付你。
10.东方的夜空已经破晓,露出一道苍白的光,越来越高,最后布满整个天空。
11.莫琳用“对话都浮在表面,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来评价与哈罗德的婚姻日常。
12.手中的指南针非常温暖,沉甸甸的
13.“在一泻而下的寒光里静坐”、“他们又何尝不是受了疯狂和信仰的驱动”
14.曾经的场景一次次重现眼前,他成了被迫留下的观众,目睹一个个错误、矛盾、不该作的选择,却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15.面对无法改变的痛苦:“唯一的变化是我渐渐习惯了那种痛。就像在平地发现了一个大坑,一开始你总是忘记有个坑,不停地掉进去。过一段时间它还在那里,但你已经学会绕过它了。”
16.这种一出现就被他努力压制的想法,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壮大成有力的控诉。
17.他浑身湿漉漉地睡着,又湿漉漉地醒来,他再也想不起温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8.一种将周围的生气都吸走的冷漠。
19.他看见人们作着形形色色的决定,有些决定既会伤害他们自己也会伤害那些爱他们的人,有些决定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还有一些决定会带来欢欣快乐。
05
最后引用莫琳对哈罗德长途跋涉的评价结束本文:
“你这个可爱的人,你站出来做了一件事。你连能不能走到那个目的地都还不知道,却还是努力尝试了一切方法。如果连这都不算一个小小的奇迹,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能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