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读书
《顺应孩子的天性》:无需刻意,适当引导

《顺应孩子的天性》:无需刻意,适当引导

作者: E7even | 来源:发表于2021-09-24 17:44 被阅读0次

出生后的孩子们,并没有携带一份专属定制的说明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脾气,无论是自己家的还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些时候面对他们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总是感觉手足无措。

我大概一周或两周会去舅舅家陪不到两岁的侄女玩。她会把冰箱贴往地上扔,她会叽里咕噜说着我听不懂的“外星语”,她会反复旋转屋内洗衣机的开关旋钮,她会抓住窗沿试图做“引体向上”,她会因为我爸妈陪她玩扔皮球而高兴得大喊大叫……

如果没有人陪她玩,她就很难长时间地专注在一件事上——一会儿摆弄一下玩具,一会儿去逗逗猫,一会儿就想打开电视机……

我深知自己是一个没有太多耐心的人,面对无法在“同一个频道”有效沟通的小孩子,我会因为她天真的笑容而心情愉悦,更会因为她无法收放自如的声音分贝和行为举止而无可奈何。

道路两边的绿植定期都需要专人去修建掉那些“不合群”的枝桠,让它们保持整齐划一。

有时我们总会无意识地用传统的标准去规范孩子,但是孩子他们不是绿植,不应该将他们局限在所谓的“标准”框架里。用我们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经验去教育他们,就怕磨灭他们的创造性;不去将他们的言行标准化,又害怕对他们过于骄纵,成为别人口中的“熊孩子”。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安潇给出了答案——《顺应孩子的天性》。

第一章就一岁宝宝常见的令身边亲友头疼的行为解释了原因,给出了运用游戏力的应对方法。

例如,我上文提到的,我侄女喜欢扔东西,还特开心,原因有三:

(1)对“重力现象”好奇。物体飞出又落下的现象,对一岁多的她来说很有吸引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习以为常;

(2)想要探索自己的肢体动作和物体作用的“因果关系”。她会开心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肢体对周围物体和环境产生作用;

(3)喜欢引起别人的情绪反应,从而获得关注。一扔东西,无论是赞许还是批评,身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反应都让她感受到了被关注。

看到这里,我就回想起,侄女每次扔东西,如果扔的是食物,舅妈就会管教她,指出她的错误;如果扔的是皮球,我爸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捡起来放回她的手里,她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会有我爸爸持续的夸奖和陪伴。

侄女还喜欢反复旋转洗衣机的开关旋钮,书中写到这是“喜欢反复研究”。反复研究是一岁宝宝的典型特征,他们对“物体之间作用的因果关系”非常好奇,比如物体的开合,物体的匹配,物体间力的作用。他们一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往往要反反复复地尝试和验证,直到让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这个探索欲望来自于人类征服工具的本能。

反复旋转洗衣机开关旋钮,是因为每转到一个选项,洗衣机就会发出“嘀——”的一声,或许,侄女就是对“旋转——发声”这个现象格外地好奇,所以反复研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吧。

《顺应孩子的天性》第三部分“释放天性,以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中提到不要刻意地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作者安潇小时候对画画感兴趣,安潇的妈妈给她报了其他的兴趣班,至于不给她报画画班的原因是——“创造类的活动只需要一直创造就好”。不断提供创造活动的材料与环境,给孩子留白的时间,永远鼓励孩子去创造。

我小时候也喜欢画画,在外婆家的时候,她并没有限制我画画,回家之后父母也没有给我报绘画班,但是会纠正我的画法,他们会用成年人的思维来限制我绘画的配色和人物静物的形象,到后期我已经很难自己去创造构思一幅画了,我可以临摹一副画,但是我做不到自己原创了。

那时候周末就很喜欢去我们城市的人民商场,我记得五楼拐角有个沙画店,就是一张已经切割好不同图案的有粘性的纸,你可以撕开一块,然后撒上你想要的颜色的沙粒。这和安潇在书中写的“水彩分割画的色彩实验”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水彩可以混合,不同颜色的沙粒也是可以混合的,都可以观察混合之后出现了什么变化和晕染效果。我幼时每个周末只要父母允许,我都会选择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专注于制作一副沙画。

写日记的习惯倒是保持了很久,从学生时期的纯文字,到成年后有经济能力支撑自己的文具爱好进行的图文手帐,文字上的创造力让我整个学生时代拿了不同等级作文比赛的大大小小的奖项。然而,写日记的习惯并不是我父母刻意培养的,是我自己想要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和细枝末节的情绪,就像安潇妈妈所说的“创造类的活动只需要一直创造就好”。

《顺应孩子的天性》帮我看懂了孩子的天性,破解了孩子童年那些难懂的密码,顺应孩子的天性去引导,无数难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本书让我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将前三年模糊的碎片慢慢拼凑,回到过去小时候,我会是什么想法,我希望我的父母能如何引导我呢?过去无法再来一遍,但是我能更好地去把握自己孩子的成长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样貌、性格、天赋各不相同,不应该让他们成为道路两边修剪得整齐划一的绿植,而是要去顺应他们的天性,去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情绪,用他们喜欢的游戏方式去培养他们,刻意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当的引导,适当的放手,才能给彼此更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 《顺应孩子的天性》:无需刻意,适当引导

    出生后的孩子们,并没有携带一份专属定制的说明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脾气,无论是自己家的还是别人家的孩子,有...

  • 顺应天性 耐心引导

    2019年3月14日 周四 晴 亲子日记43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暴躁和冲动,这是每个青春期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家...

  • 顺应孩子的天性

    今早听了川兜妈妈李霞的育儿分享,知晓了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坚持,而是我们当家长的没有...

  • 顺应孩子的天性

    高分父母 都懂得顺应孩子的天性 作为父母,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太关注“怎么做”,而忘记先了解“是什么”。 教育的...

  • 尊重孩子的天性

    家庭教育的原则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应孩子所长,给予积极的辅助和引导。如:对于有极强上进心的孩子,要劝诫孩...

  • 顺应尊重孩子天性

    顺养,顺应孩子自然天性。 不早教,不打扰孩子的自然生长节律,让孩子自由自在地专注玩耍,探索世界。 和孩子玩,不教育...

  • 顺应天性

    看一则小案例。一个爸爸在午睡,女儿在旁边嗡一声,那声音非常巨大,爸爸被吵醒了,大吼"你在干什么?"爸爸被这巨大的轰...

  • 【顺应天性】

    【顺应天性】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 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

  • 顺应天性

    【內經原文】 道者聖人行從,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

  • 顺应天性

    了解了四时阴阳变化之道,我们要向圣人学习,不做口头派,要做行动派。圣人是先知道,然后去实践,知行合一。而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顺应孩子的天性》:无需刻意,适当引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bz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