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晓树啼莺
秦观(宋)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喜朝天”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
飐zhǎn:风吹使颤动。
畦qí:田园中分成的小区:畦田、菜畦。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赏析:
上片: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开篇三句,作者写景,点明时间、地点,词人充分调动起视觉、听觉,犹如作画,以淡淡水墨轻轻点染,晓莺、晴洲、落雁、酒旗动,村烟淡,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春景图,“啼”、“落”、“飐”一系列动词,增添了景物的动感,恬静中蕴藏着生机。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雨后的山田正适宜耕种,田间堤上春泉漫过。一“漫”字将雨后水涨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春天泥土的芬芳迎面而来。
下片: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词人借景抒情,踏翠寻芳之时,郊原青草依依,野涧鲜花正盛,美景依旧,忽忆起前尘旧事,昔时人已散,而自己孑然一身,徒留伤感。一“嗟”字将词人情感从上片美丽的春光所带来的淡淡喜悦中,急转直下,转而满是寻芳之后的惆怅,寻而不得,心生怅惘。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作者在此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远方静态的楚山写得极具灵气,楚山送愁,实为词人愁送楚山,以景抒怀,情景交融。夕阳中回首,只见青山无限。结句以景结情,山色青青,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落,画面空明悠远,美好中带着淡淡的忧伤。犹如作画时的留白,空白处给人无限想象,言已尽而意无穷。
周汝昌评:“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