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朱哥弟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谁不想考试有个好成绩!
记得那是198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前,教物理的罗老师给我们毕业班的同学们讲:考前三天啥也不要想、不要干,吃喝玩乐,连续睡上三天好觉,一定能发挥出好成绩。
一句话:克服焦虑,好好休息,诀窍就是睡好觉。
而实际上,大多数同学们没有听进去,仍然手不释卷,苦思冥想,背诵呀、抄写呀,吃不好,睡不好,当然,临场发挥不好也是情理当中。
我是其中一个。
考试前三天,发疯似的背诵、做题练习、背诵。
进考场前15分钟,我还自作聪明拿着书划重点,恐怕错过了那些自己认为是考试重点的内容,以至于,当走进考场落座,拿到考试卷浏览时才感觉到,原来试题没有平时要求的那么难,反而是相对简单,但具体到答题解答时,奇了怪了:有些试题却给不出准确答案、拿不到满分。
此时,脑子懵了,就是课本上最熟悉的内容也把握不准了,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次高考失利后,第二次高考也没汲取教训。
就是这么怪:我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反而高考语文成绩不及格;我又是化学课代表,化学高考成绩也不及格。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两本科目考出好成绩,那我本人的命运不知又是怎样一种存在。
再后来,工作后,为取得大学文凭,参加了6年自考,一口气拿下自考专、本科。
记得每次考试前,请假三天,睡好三天觉,当天早上带好证件、考试用笔、人民币,打车去考场,中午吃顿好吃的,找个地方眯一会,下午接着迎战,不急不燥不慌不忙。
成绩相当好,门门过,取得了应该在高考时就应该得到的成绩,可这已经是高考后20年的事了,耽误了整整一代人,想起来唏嘘不已。
下面说重点——
为什么考试前睡好觉管用呢?
想想看:
第一,老师该教的都教了,按照考试大纲教滴。
第二,我们该学的都学了,按照考试大纲学滴。
第三,我们该练的都练了,甚至包涵那些复习资料中的难题、怪题。
第四,我们该记的都记了,这么年轻,从来不要质疑自己的记忆力,就是打死自己,记忆过的东西,记忆依然犹新。
考试前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坚定必胜信念,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还焦虑什么?除了吃喝玩乐、休息好以外。
高考,无非是把老师讲的,我们学、练和记忆的东西按照高考要求从大脑中提取和再现出来即可。
高考前三天唯一要做的,没有第三,第一是睡觉,第二是睡好觉。
各位学子,自然醒后,一切皆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