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这一行为,对于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涂鸦兴起于美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而传入中国。然而涂鸦的载体是墙体,而现代人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单一的图案却成了一种破坏,反而会影响整体美感,因此大众对涂鸦的认可度并不高。虽然涂鸦因为其色彩鲜艳、充满个性鲜明的图案形象,被部分青年人群所喜爱和推崇,被视为艺术和个性的象征,但亲身参与涂鸦的人却很少。尽管在中国已经有很多涂鸦艺术展和涂鸦体验活动,但却并没有被大众认可和积极参与,涂鸦也从未在城市中大范围的出现。然而,在古罗马时期,涂鸦这一行为就已经产生,并且出现了全民参与、全城涂鸦的盛况。
涂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共和国由一个个城市组成,城中房屋建筑布局多是内向设计,房间门开向内院,面街的则是高墙。如果你能穿越到这一时期的罗马城市,你会发现城中建筑的表面上写着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案。涂鸦到处都是,街面上、酒吧内,甚至是妓院里面。涂鸦的创作者不分男女老幼,如果你会写字画画,就可以信手涂鸦;如果你不会写字,也可以让别人代笔。
涂鸦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政治方面拉票或打击政敌的口号:
1、为萨比努斯投票吧,你的选择没错的(飘柔就是这么自信)。
2、巴尔卡,如果你继续竞选,愿你从此一蹶不振(赶紧给我滚犊子)。
有为自己店铺打的口号:
住进加比尼乌斯的旅馆,体会家一样的体验,包您不愿意离开(外国版如家宾馆)。
有消费过后的点评留言:
1、演员菲布斯在这家旅店住的非常愉快。
2、旅店老板,你骗人的花招可真多,你把好酒自己留下,却把水卖给我们。
有打架前的宣言:
我想用棍棒打断维纳斯的肋骨和腰挎,我就是要这样(我就是这么拽)
有对爱人的思念:
Vibius Restitutus在这里难以入眠,思念着他的爱人Urbana(罗马的静夜思)
幽默的俏皮话和格言警句:
1、不曾坠入爱河,就不是个完整的年轻汉子(我竟无言以对)。
2、小事不管就会变成大问题。
有对他人说的话:
1、维尔古拉对他的朋友特尔提乌斯说:你让我恶心。
2、萨拉(Sara),你对人不善,别再来找我(涂鸦的人也许是曾小贤)
还有一些人会把自己的作品——例如短诗写在墙上,而这又会引出很多的评论和建议墙上也会不时出现一些时事政策,甚至还有荤段子和下流话(怕被和谐,在此就不发了)。而人们涂鸦疯狂到何种程度呢,在庞贝这样一座人口一两万的城市里,经过2000年的风吹雨打,仍保留下1.1万条以上的涂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难道房屋的主人都不爱惜自己的房子吗?政府对这种随意涂画、影响市容的行为不闻不问吗?
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已经成为地中海海域无可置疑的霸主。在军事方面,南面击败了宿敌迦太基,东面完成了对希腊的征服,版图囊括了今天的西班牙、法国和土耳其的大部分领土,以及北非海岸的一大块土地。在经济方面,罗马开始了以经济作物和手工业为主的商品经济,开始了广泛的对外贸易,罗马成为发达的商品社会。在舆论环境方面,由于政治相对民主,舆论环境相对宽松,而且因为罗马的城邦公民具有民主政治传统,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需求格外强烈。
国家统一强大,经济发达,政治民主宽松,人民的交流需求格外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都十分渴望出现大规模传递信息的工具和可以让人们交流的平台。在强烈的需求驱动,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而涂鸦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到其中的方式。
罗马建筑高大的墙面,为涂鸦提供了便利的载体。各个阶层的罗马人在墙上填满涂鸦。上到国家大事、政治宣言和口号,下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有充满人生智慧的格言谚语、谆谆教诲,也有因对社会不满而发出的愤懑之言;有构思精巧的个人作品,也有无聊之余随手写下的闲话。这里包罗万象,从这里看到各个阶层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状况。而这,与今天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中所呈现的场景又是何其相像。
因为墙是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所以上面的内容大多都是家长里短、无关痛痒的信息,甚至是一些人的下流话。这些内容谁都不会感兴趣,也不会引起关注。正如一条在庞贝城中的一条涂鸦所说:“墙啊,你承载了如此多无聊的字母,居然还未坍塌,真让我吃惊。”这与今天许多人因为社交媒体产生大量低质量内容而对其存在意义产生质疑又是何其相似。
尽管如此,涂鸦仍然是罗马时期的一项创举,因为它是第一个——提供给所有人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共用社交平台。他让人们不因技术、金钱和身份的限制,可以自由的向所有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正如在庞贝城中所发现的一条留言所说:“不管是谁,想写就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