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问答|孩子老先看电视后做作业,让我抓狂!怎么办?

非暴力沟通问答|孩子老先看电视后做作业,让我抓狂!怎么办?

作者: 007曾瑞英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0:54 被阅读159次
image.png

【问题】
一位妈妈在“非暴力沟通语音在线演练"中提到:
我的孩子经常先看电视后做作业。我教育他:“得自律,管理好自己时间。”但他老听不进去。他这种行为让我愤怒啊。怎么办?我该如何和孩子沟通呢?

【回答】

一个愤怒的妈妈会如何跟孩子沟通呢?也许她会压制愤怒,跟孩子讲道理,更有可能是,当孩子屡次不听话时,愤怒会爆发,她忍不住向孩子吼叫,事后再内疚。
愤怒是一个警告,就像汽车仪表盘的故障灯,告诉你,该停下来,审视内心。那么,在开口说话前,如何管理自己的愤怒呢?

1.区分观察和评论
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他经常先看电视后做作业。

假设你有次迟到,父母说:“你每次都迟到!”
这是“观察”吗?
言过其实,你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怒怼对方。

用静态的语言描述动态的现实,就会造成困扰。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主张观察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下,客观描述观察结果。

经过引导,妈妈描述观察:这周内,连续三天晚上,他先看电视后做作业。

2.找出让你愤怒的评判:你愤怒就因为你告诉自己:"..他做错了,应该改下....."

-“你这样让我觉得生气”。

很多教育者,习惯利用内疚操控人。怎么才能迷惑对方呢?你要暗示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造成了你的痛苦。
“你成绩这么差让我很难过。”
“你晚回家让我生气。
”你让我觉得....,这让我觉得.....我感觉是因为你....."

利用内疚对其惩罚,对方会出于义务或责任,内疚或羞耻,基于恐惧或憎恨而去做。这样的动机会让人们在未来善待彼此吗?

只有人们清楚看到,他们做的事,是如何使他们的生命更丰盈。他们才会发自心底愿意这么去做,否则是一种负担。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关键不是对方做了什么,而是你如何解读他人的行为。

面对同一个“观察”,我们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行为:自责,他责,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和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愤怒正基于指责他人,认为他人所做之事有错引起的感受。情绪是身体对头脑想法的反应。

愤怒妈妈
-观察:孩子不听劝
-选择:他责。他不应该这样,他应该听话,才有好未来。
-感受:生气,愤怒
-对感受的感受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愤怒了,不同妈妈有不同处理方式:
你可以压抑它:告诉自己生气是拿别人错误处罚自己,不气不气。
~回避它:否定忽略自己的感受
~发泄它,一骂二打三互掐
~利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充分表达

3.转换:将对他人的评判转化自己的需要

感受有用吗?感受是一种动能。当你饿了,你会动身找食物。感觉,会调动刺激我们,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愤怒告诉你,你在认为他人有错,你选择”指责他人”的思维方式。

带着“愤怒”,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的需要。从能量守恒定律上,你把满足需要的能量“转变成”在意在指责和惩罚他人的能量上。

我们愤怒,昌因为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需要。

案例中,这位妈妈的需要是什么呢?此时请动动指头,翻开需要词汇表,仔细体会。

你可能会说,我想做一个好妈妈,我要对孩子负责。而责任和义务是一种标签和社会化的身份认同,不是你真正的需要。
听听一凡麻麻如何说:

一凡:我是一个妈妈,我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任因为没有哪一个生命,要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你对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以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美好体验,还有各种回报。
同时,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是一把椅子。他并没有应该要做什么。
有时候你会感到我需要进某种责任,这种想法没有问题,甚至值得提供鼓励。但这不是需要本身,你可以想一想你尽这种责任怎样让自己生命更美好的,是满足了什么需要?
有可能是,你需要秩序,认可,自我实现,获得对自己的尊重,成就感。

4.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综上,案例中,
当妈妈觉察自己愤怒了,
A.深呼吸停下来,回到观察:孩子连续三天先看电视,后做作业。
B.找出对观察的评价:我对自己说什么,让我如此生气?/我愤怒,是因为我告诉自己:“这孩子贪玩,孩子不对,孩子应该先做作业再看电视,这是规矩。长大后才能自律。”
C.找出评价背后的需要:此时我的需要是什么?
专注需要,你会感受到愤怒转化为其他感受。
我需要与孩子联系,关心管理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我需要:尊重,秩序,成就感,自我实现。通过自己陪伴管理孩子,获得认可,尊重和自我实现。

4.充分表达:
当你把认为他人有错的评价,转换为自己的需要,你可以大声表达你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及你未被满足的需要和你的请求。

“孩子,我看到你这周内连续三天先看电视再做作业,我感到担心。因为我看重秩序,希望你能独立安排好生活学习。我想请你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

因为此时愤怒是针对亲子沟通场景的。在没有充分理解孩子之前不要提建议。所以这里的请求不是具体的动作,而是请求反馈,先充分理解对方。

结语:
非暴力沟通,有时候用起来“啰嗦”,不够简洁。为了彼此心与心的联系,多表达四要素,即使多说几句也是值得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问答|孩子老先看电视后做作业,让我抓狂!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qr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