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院 18旅管本 韦佩斌
上周老师让我们观看了《飞跃老人院》的电影,看完之后我对此产生了一股“现实”与“理想”的较劲: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社会中充当一个角色,但是这个角色又会从时间,年龄或者其他因素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又是以另一个角色而存在,这是发展的必然性还是社会的现实性呢?
社会的发展能触使人们扮演角色的变化吗?
在影片中有父亲,儿子,孙子三代人的故事,其中父亲与自己的儿子有矛盾,儿子跟孙子的矛盾来自于父亲的影响,孙子与父亲是因为20万块钱而选择沟通在一起。父亲虽然是儿子的父亲,但是在社会中他又是一位迟暮的老人,老人因为老伴的去世而选择去养老院,因为儿子并不是想养他。在此过程中,儿子已经不认老人为父亲,所以在感想上老人已经不是儿子的父亲了,可是在现实中老人还是儿子的父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这一现象呢?
“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时候我们可以屏蔽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达到内心的安静,犹如佛学说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自我境界。这是对自我的心里暗示,以一种新的认识去看待这个世界,但是对此并没有改变得了世界的事实,改变的只是一种认识而已,从而在社会中称之为逃避现实的做法,没有真正去面对现实,从而实际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所以社会的发展是实际的发展,并不是因为个人的想法而改变本身的角色,老人还是父亲,一直扮演父亲的角色,只不过在社会的时间、年龄上改变了存在的角色而已,这是社会的现实性,社会的发展触使我们的角色变化。
新事物的发展是旧事物的灭亡吗?
影片中我看到了老人们都待老人院里,一般情况下不得已外出,其中有一个老人待在里面已经七年没有出去过了,老人院犹如一个“牢狱”一般,只能在里面活动,有时候家人还可以来“探监”,与社会基本失去了联系,他们的存在几乎与社会无关了,不能创造社会,也不能认识社会,形成了社会淘汰的对象。难道年轻人的出现和存在于社会上,老人们便将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吗?
社会运行的基础是人口、环境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的运行离不开人类,他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的存在基础,所以人的思想+运作可以让社会加以改变或者发展。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开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进化,到了奴隶社会后,人们产生了权利与控制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上不断演变时,封建社会更是把这种权利与控制达到了顶峰。但是有控制就会有解脱,推翻封建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说当人们的思想再不断进化时,就会去创造一些新的事物、新的社会,然而旧社会就会灭亡,真的是这样子吗?
以德服人、以礼立人、以诚待人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在社会上看到。可这些思想是产生在封建社会的时期,经历几百年乃至千年的历史长河,难道不应该随着旧社会的灭亡而灭亡吗?在今天,智能手机的发展差不多已近普及了,可是还是有少量的人在用功能手机;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在线支付功能在国内几乎也遍地都是了,但是现金支付仍然是主体;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网络购物平台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街上的实体店仍然没有被淘汰掉,还是有大部分人选择去逛街。所以,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新事物是必然性,但旧事物不一定因此而灭亡,人们是社会的主体,人们的做出的选择影响着社会,与此一般,即使社会上有了年轻人的存在,只要人们愿意相信老年人,给他们一定的支持,他们也不会被会社所淘汰。
“理想是美满的,现实是残酷的”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认识,我们要把这种认识加以升华,把理想的花苗种在现实的大地上,并且好好照顾小苗子,让它在实际社会暴风中经历摧残,让它现实社会的烈阳中经历燃枯,饱受这些坎坷之后,能开出的,一定是人世间一朵绚丽的七彩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