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人格不够完善,自己是谁,全凭外界定义,包括父母,老师,周围环境。
慢慢长大,发现别人定义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我,自己并不像父母眼里那么乖巧听话,也会叛逆,也有需求被满足;自己并不像老师期待成绩优秀,总有人成绩平平,而我恰巧其中之一;自己并不像其他人身高,外貌,成绩样样拿优。
我们不禁问自己,这些,“who care”?
我们开始迷茫,我们是谁?我们开始对抗,和父母,和老师,和自己,痛苦,挣扎,羞愧,我们心里的声音太小,过去的声音太大,我们被淹没……
我们无法理解父母严厉指责看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可以解读成父母是为了我们而不是嫌弃
我们无法理解老师批评,打骂可以解读成让我们更上进,学习更好而不是不喜欢我们
谁给你的自信,你可以这样解读,最直观赤裸的语言就是在表达你不够好,不够优秀
痛苦,羞愧,自责,挣扎,万箭指向自己,半成品的自己彻底粉碎,掉落一地,一系列不好的感受席卷自己,深刻而明显
我们痛苦,我们挣扎,我们救不了自己,我们陷在淤泥走不出来
痛而思,我们开始反省
我们怎样一步步陷入淤泥?怎样一步步否定自己?
活着,就要反击,我们开始尝试跳出,我们陷入更深,我们二次体验不好的感受,泪流满面,破而立,我们慢慢了解自己,彻底打碎半成品的自己,血肉模糊
我们开始拥有力量,开始觉察
重建自我,碎片开始粘合,人格逐渐完善,心里肌肉慢慢强大
你问痛不痛,痛,可是前面的自己看不清楚,你问怕不怕,怕
权衡,逃避,破碎,完整,你揣着完整的自己向前走,坚定,踏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