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毕业就没有太多的文字产出,这篇书评是我人生的第一篇书评,非常感谢刘主编的《30天疯狂阅读训练营》,今天阅读的是第一本书《深度工作》,用时3小时,算上本书评,估计也要4个多小时完成,对比刘主编一小时阅读一本书还能完成思维导图和书评,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我相信刘主编能一小时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书评也并非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所以就算疯狂训练30天,我认为只要我能提高到2小时阅读完一本书+思维导图+书评也算是进步了。
《深度工作》主要由2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理论部分的目标时让读者相信深度工作假设的真实性;第二部分是准则部分,这部分的目标是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训练你的大脑,转变你的工作习惯。
《深度工作》中对我产生共鸣的一点是习惯的养成。今年开始创业,不停的学习,遇到的第一个思维的碰撞就是: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从《微习惯》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今年需要养成的2个习惯----阅读和练字,阅读是让我增加见闻,并且指导我的行为向一个学习者的方向迈进;练字是我以前一直想做,但是没有坚持下来的一个习惯。在阅读和练字的习惯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之后,因为创业,需要形成创业者思维,于是我寻找了新的习惯去养成,在阅读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之后,我运用了他的晨间反思的做法,只是我没有像他一样每天花2小时做反思,而是结合晨间日记和对标管理来做了属于自己的晨间日记,目前正处于日记习惯养成阶段,还有一些工作可以调整;《深度工作》中也提到,深度工作需要习惯化,习惯化的三步是1、确定在什么地点、多长时间的深度工作;2、深度工作要有目标;3、开始前要有仪式,比如喝杯咖啡或者自己的心里暗示;这几步其实和《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习惯养成的不稳定期的几个对策是一致的。读完《深度工作》,让我在工作中的最大的指导作用有:设定深度工作的目标,设定深度工作的时长。在实施了晨间日记的三周后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每天的任务不一定能完的成,我发现每天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并不能100%投入,于是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番茄工作法,就是设定25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间,这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不能做的别的事,我真正的去实行了,发现效率真的也是高了,但是一天只能持续3、4个番茄时间,也就是差不多2小时,说实话,2小时对我来说也挺难做到的,我能坚持2个番茄时间,第3、第4个番茄时间就比较懈怠了,《深度工作》一书中,对我的这种现象给出的解答,一般的人深度工作时间只能持续1小时,一些专业的深度工作者能持续4个小时,再往上就很难做到了,当然书中也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刻意练习,说专注力是可以练习的,练习的方法有这么几个:1、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2、高强度的脑力练习;3、有成果的冥想;4、记住一副牌,这个是锻炼一个人的注意力的好方法。看起来我又有了新的习惯养成清单了。
《深度工作》中准则部分除了习惯化之外,还提到了其他几个准则,其中一个是远离社交媒体,作者的意思是社交媒体是导致我们时间碎片化的原因,当然不是说完全与社交媒体隔开,而是需要遵循几个原则,比如关键少数原则,其中提到了二八法则,首先是设定生活或者工作的目标,然后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两三项活动;另外不要用网络来消遣,应该利用娱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思考;再一个就是戒掉社交媒体,对于某一社交媒体可以问自己2个问题:1、如果我一直使用这个服务,过去三十天会过的更好吗?2、人们是否会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项服务?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赶快戒掉这个社交媒体,这让我想到了淘宝和很多经常逛的论坛以及经常上的新闻网站,其实对我们的工作基本没有任何的帮助,我们却花了很多的时间在逛淘宝,逛论坛和看新闻上,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除了远离社交媒体,作者还提到了摒弃肤浅的工作,当然也不是一定不做肤浅工作,而是减少肤浅工作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分量,要减少分量需要做2点,首先我们要量化我们日常工作的深度,其次是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我之前在做晨间日记的时候也做了几天的半小时计划,发现要实现这样的计划非常困难,《深度工作》一书也对小时计划遇到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调整后续计划时间,多留一些计划的备用格子啦,看起来我还是要将这个半小时计划坚持下去了。
想说的大概有这么多,第一次写书评,写的非常的乱,其中也有不少是书中的内容。再次非常感谢刘主编能带领我们学习阅读,这30本书我一定会坚持阅读下去,并且每一天写上书评,不管是好是坏,都是我的水平,我相信读完这三十本书,一定会对我有很大的提升,我也会将我的书评提交到简书上,这样能促进我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附上我自己的读书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