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防止东西被偷窃,我们一般会把宝物放进箱子里并锁好,外出时把重要的东西都牢牢地拴在身上。还要不定期地去查看宝箱,要时时地捂紧口袋,这就是世俗之人所谓的智慧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5246/a8a69602a71c134d.jpeg)
但是,如果遇到高明的小偷,他可以将宝箱和宝箱上的锁,以及钱袋和钱袋上的绳子一起偷走,他们还非常高兴有这锁可以继续锁住自己的宝贝,有绳子可以继续拴在自己身上,他甚至还觉得那锁和绳子不够结实呢!
所以说啊,人们为了防止被偷窃,想出了办法,使用了绳子和锁钥保护自己的财产。可到头来,遇到高明的盗贼,岂不变成给那盗贼准备的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世俗之上人们所认为的智慧,岂不变成了给那些大盗们所用了吗?那世俗之上所谓的圣人,岂不是也变成了为大盗们所用了吗?
我为什么会这样来说呢?以前齐国的邻邦之间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在他们各自的地方打鱼捕猎,或是日耕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各自地方虽小,可宗庙社稷齐全,家族规规矩矩,无不崇尚圣人之学。
但是,你看当齐国大夫陈恒起来造反,杀了齐简公夺权后,他偷到的仅仅是国君这个位置吗?他还把圣人和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一起偷了去。所以说,虽然陈恒弑君篡位,受到了世人的唾骂,但是他确享有太平天下。
一些小的邦国,不敢说个非字;一些大的邦国,也不敢轻举讨伐;就这样,一群窃国贼们却享有了十二世的太平。这不就是窃取了齐国,并用齐国的圣人治世的方法,来掩盖了本身是个窃贼的身份吗?
再进一步说:世俗上所谓的那些拥有决定智慧的人,不也是给那些大盗们准备的吗?这些圣人,有哪个不是为大盗们所生?我为什么这么说?一看以前的关龙逢,王子比干,苌弘,和伍子胥,他们个个都是至圣之人,但是他们的结局呢?要么被砍头,要么被挖心,要么被车裂,一个比一个死得惨!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5246/614892be5768950d.jpeg)
一个刚当强盗的小子,问他们的头目说:“作为盗贼,也有智慧和道德仁义吗?”
盗贼头目说:“怎么会没有呢?没有像圣人一样的英明,怎么会知道哪里有我们需要宝藏呢;没有勇气,怎么敢冲在前面进去呢;没有道义,怎么会有人愿意殿后呢;没有智慧,怎么能够算准时机呢;没有仁义,怎么能分账均匀呢。如果不具有仁人志士的那些品质,那估计也成不了大的盗贼了。”
这样看来,好人如果得不到圣人之道就不会成为圣人,盗跖得不到圣人之道就成为不了大盗了。但,天底下好人少,而坏人多啊,所以说圣人之治这条路可能走不通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5246/629bbc4495c69733.jpeg)
庄子《胠箧》篇实际写的很有趣,不必看的沉重。他说想要保护好自己的财富,不是要去想办法锁住或是拴住,而是恰恰相反。因为锁住,是聪明人的办法,而聪明人是要被更聪明的人利用的,所以有一个圣人,可能就有一个利用圣人的人,也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庄子其实也给了前提,他说“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
我们现在的世界,是善人多?还是不善人多呢?
我相信善人多!O(∩_∩)O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