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为了什么?有时我也会问自己,只是为了写而写?还是想获得些什么?
在《我为什么写作》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本书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英国的社会评论家,他用文字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本书是他的文学随笔集,收录了《我为什么写作》《一个书评家的自白》《为小说正名》《优秀的坏书》等13篇经典文章,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85573/3b097403586b8ba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85573/d0be558fd6f4b15d.jpg)
关于写作,他认为写作可以让他在日常生活中失意时,在文字中得到弥补。因为单纯的文字是有声音,能叫人产生联想,并蕴含着趣味的。还有他还想揭露一些谎言,吸引人们去注意一些事实,并且希望有人能倾听。
在他看来,写作的动机,无非就是——
1.纯粹的自我目的。带些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对钱没那么感兴趣。
2. 对美的热爱。享受一种声音对另一种声音的冲击,欣赏结构紧凑的优秀文章或节奏明快的出色小说。渴望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且不应错过的经验。
3. 历史层次。渴望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真正的事实,并把他们储存起来供子孙后代使用。
4.政治目的。渴望把世界推向某个方向。
关于书评,作为书评人的乔治·奥威尔,“写书评”时的状态,戳中大多数人的痛点。
书到了几天就是拖着没拆,因为精神状态不怎么好,一直没能开始阅读,但是八百字的书评必须在明天中午前“交差”。
写书评时,在一张白纸前一发呆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如同催命符一般的指针催他赶紧动笔。突然精神来了,终于在截稿前三分钟写完了,而且长度正好。
书评人,是不是说的就是你?
在乔治·奥威尔看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书都可以贴上“一文不值”的标签,可是书评人却要对其进行吹捧,有时因为做不到有感而发,还要经常捏造对某些书的反应。
因此,他的建议是——对大部分书置之不理,转而对少量有分量的书给出不低于一千字的长篇评论。
看完乔治·奥威尔的叙述,喜欢读书、写作的你,有没有找到自己写作的目的和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