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本文参与冰冰组织的读书营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9879/6996748fc0d1ea18.png)
一口气看完莫言的短篇小说《拇指铐》,深深同情小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故事讲述一个年仅8岁叫阿义的少年给病重的妈妈买药回家,路经翰林墓地无意间遭遇一对野合男女,被凶狠的老男人用指母铐拷在松树上不能脱身的悲情故事。
很佩服作家莫言的观察力和笔力,能够丝丝入扣地牵着你的神经,随着他的文字描述,带你喜,带你忧,带你一同感受阿义的担惊害怕、无奈和痛苦,带你一同见证周围人的冷漠、无情、和些许的温暖,但是最多的还是自戕式的自救带来的震撼。
全文分六个小篇章,我用短句总结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
1、母病重,儿心焦,夜跑药铺,银簪换药;
2、提药跑,心思归,无意目睹,遭拇指铐;
3、急呼救,无人理,三人欲救,奈何技拙;
4、昏迷中,再来人,挥镰施救,未果解渴;
5、噩梦惊,魂魄散,世人冷漠,逢冰雹雨;
6、魔幻境,哭麦殇,勇咬拇指,自戕魂归。
看着这个悲剧故事,我的心被堵得喘不过气来,这是怎样的一个冷漠世界啊,让一个小小少年来经历,饿着肚子揣着妈妈仅有的银簪,一夜小跑到天明才到镇上的一家药铺等着买药。可是那是怎样的“救命仙药”呢?
不禁令我发第一问:这药有效吗?
——文章这样写道
“一只母猫站在墙角堆积的药包中伸着懒腰,在它的身下,几只毛茸茸的小猫还在酣睡。”在故事后面说到药包被人踩烂了,被冰雹打烂被雨淋浸湿,与泥巴杂草混在一起,“那些散乱在泥土中的中药,根根片片颗颗粒粒,他飞快地将它们集合在一起。”
可想而知,这样的药,能救妈妈的命吗?何况这是按照之前的药方抓的药,而之前的药已经令妈妈现在病入膏肓了。“他看到母亲用枕头顶着腹部跪在炕沿上,双手撑着席,从她的嘴巴里,吐出一些绿油油的、散发着腥臭气味的东西。”母亲也自觉自己这次怕是熬不过去了。
现在还拿着之前的药方去抓药,能行吗?可是,不行又能怎样呢?对于年仅8岁的阿义来说这是妈妈唯一救命的希望啊!也是他最大能力范围内能去做的事情,所以,阿义饿着肚子,连夜跑到镇上,想为妈妈抓来救命的药。
所以这注定是一个悲剧故事。
命运真会对他开玩笑,就在他好不容易拿到药飞奔跑回家的路上,经过翰林墓地时,无意目睹一对男女野合,其实他根本什么都不懂,但是懵懂的他就被凶狠的老男人用拇指铐铐在了松树上,像一只可怜的青蛙。
这引发我的第二问:为什么老男人要用拇指铐铐阿义?
根据文章描述,此时提着药小跑的阿义虽然累虽然饿,但是内心充满幸福,不时将药包拿在鼻子前嗅,因为他感到自己能为母亲买到药而高兴满足。经过翰林墓地时,他不由自主地歪头看向那棵松树——
“他看到松树笔状的树冠绞动着,变成了一簇跳跃着的金色火焰。树下的石供桌上坐着两个人。他又回头看了一眼,果然在石供桌上坐着两个人。”
就这一看,令那个男人生疑,喝住他,让他过去,不谙世事的阿义就怯生生地过去了。这一过,厄运降临。那个“男人满头银发,紫红的脸膛上布满了褐色的斑点。他紫色的嘴唇紧抿着,好像一条锋利的刀刃。他的目光像锥子一样扎人。”
得知阿义没有父亲还不怀好意地骂他“小杂种!”然后就不明不白地将他拎住拖到松树下,让他怀抱松树,脸贴在松树干上,用一只手攥住他的双腕,用另外一只手,从裤兜里摸出一个亮晶晶的小物件,在阳光中一抖搂,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小鬼,我要让你知道,走路时左顾右盼,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尽管阿义一再声明急辩自己什么也没看见,但是无济于事。就这样吗,阿义被拇指铐铐在了松树上。
文章隐晦地写女人拿出小镜子修补嘴唇;女人皱巴巴的裙子,裸露着两条瘦长的、膝盖狰狞的腿;男人拿出一个小瓶对着自己的嘴巴哧哧地喷了几下,好事没办成被阿义撞见,心生不爽,铐住阿义后两人一前一后又到麦地里幽会。
“他们的背影与金色麦田融为一体。微风从远处吹来,麦田里滚动着层层细浪。结成团体的鸟儿像褐云般掠过去,留下繁乱的鸣叫和轻飘飘的羽毛,然后便是无边的寂静。”
这对男女一老一少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幽会,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家。这些都是成人的龌龊事件,却让无辜的少年阿义来承担。
另外,还有我的第三问:为什么人们都不过来救阿义?
因为他们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他们急着想抢收麦子,这是更紧要的事情。还有他们普遍认为一定是阿义做了什么了不得错事,才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你看,文章这样写到:
“不时有提着镰刀的农人从河边的土路上走过,他们都匆匆忙忙,低着头,目不斜视。阿义的喊叫、哭泣都如刀剑劈水一样毫无结果。人们仿佛都是聋子。偶尔有人把淡漠的目光投过来,但也并不止住匆匆的步伐。”
后来又来了一辆拖拉机上有三个人,但是其中一个研究了半天拇指铐,也不相信阿义的解释。
“老Q夸张地笑了几声,转脸对同伴们说:‘怪事不?一个老爷爷,竟然无缘无故地把一个少年儿童铐了起来?!’他伪装出一副凶恶面孔对着阿义说:‘你一定干了什么坏事!是偷了他家的母鸡呢,还是砸碎了他家的玻璃?’”
“老Q厉声道:‘住嘴!你以为我们是谁?你以为撒个小谎就能骗我们替你打开铐子?哼!我一眼就看出来了,你是个不良少年。你一定做了特别坏的事,被警察铐在这里的!’”
看看,任凭阿义如何哀求,如何解说,没有人相信。尽管黑皮女人想帮助他,喝令其他两人帮助解开,奈何任何工具都不行,反而让阿义很痛苦。他们无奈离开。
又来了一个拿着镰刀水壶背着婴孩的妇女,她迟疑了半天用“你也许是个妖精?”“也许是个神佛?您是南海观音救苦救难的菩萨变化成这样子来考验我吧?您要点化我?要不怎么会这么怪?”来为救阿义找借口。最后抡起镰刀砍到树干上,镰刀刀刃儿深深地吃进树干,夹住了。妇女于是为自己辩解说,不是我不救你而是救不了。看着阿义可怜,善良的她将给丈夫准备的水给阿义喝了一半,便也无奈离开
最后一问:阿义死了吗?
想想一个8岁的少年,原本就饿着肚子跑了一个晚上,又跑了一个上午,在充满冷漠和变形的社会里,被挤压到由呼叫求救到沉默、无助、绝望的环境里。虽然才经过一天时间,但是对于阿义来说,却是那么漫长,漫长到足以失去鲜活的生命。这一天他饱受惊吓、折磨,痛苦,无助,饥寒、压抑,仇恨,绝望,最终走向死亡。
文章中三次提到猫头鹰,这是死神的代名词,就此埋下了伏笔。
但是第一次提到猫途鹰,以为是母亲会救治无望而死。但是随着故事密密叠叠地推进,听到第二次猫头鹰的叫声便预示着阿义的悲剧结果,文章写到“他知道那是在召唤他”。第三次提到猫头鹰,是“松树下躺着一只猫头鹰的尸体。”这预示着更大的悲剧来临——麦子死了。
麦田被砸了,成熟的麦子被冰雹雨砸坏了,砸死了,到嘴的饺子、面条、馒头没有了。傍晚的麦田里响起哭声一片。那些冷漠的人们会因此饿死。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
特别是最后一章节,作者用了魔幻主义写法,把读者带入到一个恐怖的境地:
这周围渐渐聚拢了绿色的火焰,这不就是地狱里的鬼火吗?各种各样的鬼,有的从树上跳下来,有的从地下冒出来,有牛头,有马面,还有些毛茸茸的,穿着红绸小裤衩的小动物,它们龇着两颗大门牙,瞪着玻璃球似的眼睛,耸着两扇比头还要大的透明的耳朵,在他身体周围,咿咿呀呀地唱着歌,不停地跳跃着,有的竟然跳到他的身上,附在他的耳边,用蚊虫般细弱的声音问他一些话,有的啃他的耳朵,有的咬他的鼻梁,有的两条腿盘坐在他的手腕上,啃那两根被锁住的拇指,咯咯吱吱的,像兔子啃冰冻的胡萝卜一样。
另外一层意思是这些怪物啃噬的声音激发了阿义的灵感:自己啃咬掉自己的拇指,让拇指铐脱落。这也许是阿义的灵光一闪出现的自救念头:唯有靠自己才能获救。
他照做了,他离开了那棵松树,但是,他也倒下了。
“从他的两根断指处,洒出一串串晶莹圆润的血珍珠,叮叮咚咚地落在仿佛玛瑙白玉雕成的花瓣上。”他抖抖索索地站起来,往那诱人的大道扑去,但他却头重脚轻地栽倒了。他感到嘴唇触到了冰凉的地面。
——这预示着阿义最终不堪饥寒、痛苦、疼痛折磨而死。
“后来,他看到有一个小小的赭红色的孩子,从自己的身体里钻出来,就像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一样。”“母亲推开房门,张开双臂。他扑进母亲的怀抱,感觉到从未体验过的温暖与安全。”
看到这里,让我想到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幕,小女孩带着美好的幻想带着甜蜜的微笑冻死了。临死前,她看到香喷喷的烤鸭和慈祥和蔼的奶奶。这是绝望中带点魔幻色彩,而阿义最后的这些描写,既是一种绝望,也是一种新生的向往。
总之,这篇文章让我读来很是压抑,费解,不明白作者创作的初衷。于是我找了一些资料来看,才得知,莫言是因为自己的《丰乳肥臀》发表后受到大众的猛烈抨击,非议,内心遭受打击痛苦,曾经一度怀疑自己,而后巧妙创作这篇小说,以明示:唯有自救,方可脱困,才可以得以新生。
这篇小说,其实要谈论的有很多,比如写作手法,比如结构,比如魔幻色彩,比如很多细节,但是,我还是只想写以上四问,毕竟,我很关注阿义的命运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