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上文中笔者分析叔仲氏进入六卿并拥有军行一事的过程中揭示了一个现象:也即季、孟始终对叔孙豹并不完全信任,并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牵制。但是这种牵制能够发挥的效果显然是有限的,因为有个谁都无法战胜的条件:时间。
譬如我们举过的例子,在仲孙蔑去世(前554)后,“三桓”的顺序由孟、季、叔孙调整为季、叔孙、孟三家。期间叔孙豹由左军将升格为右军将,名列仲孙速之前;其佐由叔老调整为叔仲带,这两人都与季氏有深厚的利益关系,也就都可以对叔孙进行监视和牵制。但是假设另一个场景,如果有一天季孙宿早于叔孙豹去世,叔孙进一步成为首辅;或者说不在这一代人,而是下一代叔孙长于当时的季、孟,一跃而成为上卿并统帅中军,那么季、孟能够接受这个局面吗?我想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单就后来由于孟氏三代家主在十三年内连续去世而导致晚辈的仲孙羯继承家督后,臧孙纥得以排名其前却被立刻以莫须有的罪名驱逐这一事件来看,恐怕季、孟也绝不允许叔孙豹或者其后人染指正卿和中军将。
当然历史果然开了个大玩笑,后来季、孟两家真的就都先后发生了家主突然去世而导致辈分低于叔孙氏的局面(此为后话,我们到时候再分析其成因):
而两军(当时已经取消三军制)将、佐也将调整为:
这样叔孙氏成为“桓族”之首脑的局面将违背“作三军”的初衷,当初耗费三代人苦心构建的“季、孟体制”也将濒于瓦解,此必然遭到季、孟两家的反扑,有可能使叔孙氏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所以必须事先以某种盟约进行约束以保证其安全。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章开头曾经提出过的那个问题:在季武子代表季、孟利益提出“作三军”的时候,叔孙豹为什么一度拒绝?在季、孟坚持要实行的时候,又为什么提出“然则盟诸?”或者说这个“盟”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
从现在的分析来看,叔孙恐怕当时就颇有远见地预测到:如果孟献子和季武子在世,自己尚可礼让其位居前列;一旦自己或者下一代有机会更进一步,恐怕将不容于鲁国。那么这个“盟诸僖闳”的内容大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万一叔孙氏成为上卿或者中军将,季、孟必须不能反对并保证其安全;
二、即便叔孙成为上卿或者中军将,季、孟仍实际控制鲁国的内政、军事和外交,叔孙氏不会与之争权。
这样,通过结盟并且加以诅咒的手段确保“三桓”之间保持团结,叔孙氏也才总算与季、孟实现了至少形式上的绑定。
那么后来季、孟是否严格遵守了“僖闳之盟”与“五父衢之诅”呢?可以说基本上来讲确实是这样的。当然我们只能说“基本遵守”,是因为后来叔孙豹去世的直接原因,里面仍然有季、孟操纵的背景,不过此为后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