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小史记之十)

作者: 侯永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14:11 被阅读13次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水患大于旱灾的国家,早在三皇五帝时就有了大禹治水的传说。华北地区本来是干旱缺水的,但它的雨季又相对集中,一般是“七上八下”,就是在七月的上旬或八月的下旬。雨水集中而至,由于河道排涝不畅,便会发水。

大水(小史记之十)

1963年的夏末,老天爷连着下了十几天的雨。我那时还小,只记得,我们好多天都不能出去玩。后来,房子漏雨了,爷爷奶奶找出大盆小罐接雨水。我闲着没事,就看着雨水一滴一滴往盆里和罐里落。雨滴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很快就接满了。看到雨水满了,如果爷爷奶奶顾不上,我就端到门口把它倒在外边。

那天,我实在闲得无聊,拿了把伞,偷偷跑出去看雨景。我们大院的外面不远处是一条比较深的壕沟,平时是用来当马路的,可以走人,也可以走车。连接壕沟和我们大院的是一个砖砌的漫坡,洛院长的小车经常在这个漫坡上驶来驶去。当我跑到院门口时,看到壕沟里的雨水快要漫进我们大院了。平时哪见过这样的场面,所以感觉很新鲜。这一新鲜我就冲进了水里。谁想,在水里的漫坡它很滑,这一滑我就摔倒了,还喝了口脏水。幸亏有几个大人也在那看水,他们见我滑倒在水里很快过来把我拉起来。

回到家里,爷爷奶奶见我浑身都湿透了,问我怎么弄的?我说在水里摔了一跤。爷爷说,下着雨你还偷着跑出去,出了事怎么办?我没敢告诉他们刚才的事,就没搭话。奶奶好像看出点什么,说,你是不是去大门口了?我说去看了一下。奶奶说,以后不许去了,门口的水深的很,滑进去没救。我说,肯定不再去了。

后来,雨水不仅漫进了院里,还漫进了屋里。这天,家里来了几个大人,他们好像和爷爷奶奶说了什么,爷爷奶奶直点头。他们帮着爷爷奶奶在院子里摆了一个床,又在床上搭起了架子,在架子上蒙上了雨布。这样,我们就从屋里,搬到了那个能遮风挡雨的床架上。我看了看四周,不光是我们一家,其他人家也都搬出来了。我们在外面住了好几天,直到水退后才搬回家住。

自己当时还小,不懂得水患的厉害,只是感到发大水好奇。长大后我才知道,那场大水是历史上少见的,也是很可怕的。据说,河北全省在那次洪灾中损失惨重,共倒塌房屋140多万间,死亡5600多人。

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我父母从广西邕宁调回了河北,我们家也从保定东关的中医学院宿舍搬到西关花椒园的省交通厅宿舍。家搬远了,为了能继续在前卫路小学上学,父母给我办了住校手续。关于住校的生活,请看下篇《住校》。

大水(小史记之十)

相关文章

  • 大水(小史记之十)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水患大于旱灾的国家,早在三皇五帝时就有了大禹治水的传说。华北地区本来是干旱缺水的,但它的雨季又相...

  • 『读史记』2017年的夏天,你们将会想起这篇文章

    《史记》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发大水, 大水包围了山岗,淹...

  • 嵩山 |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未来峻极游,何以小天下 ——范仲淹 《史记·封禅书》载曰:"昔日代之...

  • 住校(小史记之十一)

    1964年的上半年,父母从广西南宁的邕宁县调到河北省交通厅工作后,我们搬家了。新家在保定西关的花椒园省交通厅宿舍。...

  • 游行(小史记之十五)

    文革初期,保定的大街上经常有群众组织上街游行。游行时,不光是打着红旗,还敲锣打鼓放鞭炮。每当听到锣鼓声和鞭炮声,我...

  • 批斗(小史记之十四)

    文革初期,红卫兵和造反派对那些所谓的“黑五类”,除了抄家还有批斗。批斗主要是把那些人押上主席台,胸前挂着大牌子,上...

  • 打仗(小史记之八)

    记得,我小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四周几乎被农村包围着。在院子的北边,有一块开阔地,不知啥时让驻军挖了不少战壕,估计是...

  • 课外(小史记之六)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虽然没有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和复习班,也没有各种各样的考级和考证,但回想起来,当时的课外活动还是非常...

  • 作业(小史记之四)

    如今的小学生,老师每天都要留许多作业,而且,有些作业明显是给家长留的,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功课。这样,即累了孩子,也...

  • 改名(小史记之五)

    我现在的名字叫侯永生,其实,父母给我起的原名并不叫此,而是叫侯邕生。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 我的祖上是河北宁河县,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水(小史记之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gwnxtx.html